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妥(tiē)   心有灵(xī)   仙露桨(qióng)

    B.修(qì)   语无次(lún)   流离(pèi)

    C.约(qiè)   海市楼(shèn)   重负(jūn)

    D.溅(bèng)   跚来迟(shān)   悲天人(mǐn)

  •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亲临其   谷(bǐ)   天(qióng) 黄(yùn)

    B. 起伏   菜(qí)   女(wō)   酝(niàng)

    C. 人声沸   裂(jūn) 倜(tǎng)   促(xī)

    D. 斩钉铁   立(zhù) 媲美(pì)   抖(sǒu)

     

  •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细细   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 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 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 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 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gènɡ)古 修(qì)   (bèng)溅

    B. 然(hè)   (jié)问   拖(tà)   (qiàn)悔

    C. (bǔ)育   震(sǒng) (tìǎo)逗   (lǚ)行

    D. (tiè) 默(qì) (zhì)热 (xián)水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他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只考虑自己感受,所以大家才不愿意跟我交友的。

    B.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C.演讲大赛上,这位年轻选手两次演讲的观点大相径庭,没什么变化。

    D.我们读书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要反复读,才能真正领会。

  • 6、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B.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的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C.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假设你的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难道天还会塌下来么?

    D.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争(zhí) 应(hé) 确(záo) 为一谈(hǔn)

    B.徘(huí) 一(shà) 蔽(yīn) 花团锦(cù)

    C.粗(guǎng) 亮(liáo) 镜(léng) 然大悟(huǎng)

    D.落(zháo) 临(lì) 蓄(zhù) 咄逼人(du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2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纪昀《河中石兽》)

    5把辛弃疾的《西江月》默写完整。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最美牵牛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

    1细读第②段,根据示例,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每一条不超过15字)

    示例: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品析修辞的妙处)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品析叠词的妙处)

    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第⑥段划线句中“最幸福”的含义。

  • 1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馨的回忆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地串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做成手链,戴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的,制成花冠,那俨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地笑着,伴着鬼脸。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地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黠地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地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委顿地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曳枝头。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地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啄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喳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地啄着,叫着。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选自《教师报》)

    1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

    (1)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邓稼先、闻一多等人成就不凡、人格伟大,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萧红回忆中的鲁迅先生,汪曾祺印象中的老舍先生,虽有普通人平凡的一面,仍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笔下的老王,虽是卑微的小人物,却因其人性的光辉,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大”人物。

    你的身边也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大”人物。

    请以“我身边的‘大人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力求通过细节表现人物。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班名、人名。④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