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近年来,关心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为维护国家安全,青年学生应该( )
①在发现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挺身而出,履行职能
②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③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世上最可悲的就是视若无睹、充耳不闻,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②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③仰望星空,鸿鹄之志
④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它对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得多么肤浅,它不把现存社会(对未来社会来说也是一样)当作现存国家的(对未来社会来说是未来国家的)基础,反而把国家当作一种具有自己的‘精神的、道德的、自由的基础’的独立存在物。”以上论述( )
①揭露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②描绘了未来社会国家的理想状态
③表明国家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
④阐释了国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封杀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生存空间,并施压欧美国家使其弃用中国企业的设备。美国此举( )
①有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③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④说明欧美国家的根本利益一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越来越多的国产综艺节目以更流行通俗的表达将文化自信融入人们的一茶一饭、一物一景当中,在平实的细节里、易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样做有利于( )
①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②增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6月,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对脉冲星的观测研究,有助于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一发现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④航天实验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唯美的唐诗与雄浑的交响乐“奇妙”融合,2023年11月10日晚,一场跨越古今、融汇中西的视听盛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中美顶尖乐团奏响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之声。当“李白”遇见“贝多芬”,这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互动,更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心灵共鸣。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用音符交流情感,坚持文化对话走深走实
B.用艺术推动东西文明互鉴,打造文明共同体
C.坚持“洋为中用”,增强对西方文明的认同
D.推动中西文化跨越时空,实现交流互鉴
8、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生产力的发展
9、“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这种情况下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差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段论述( )
①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③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④阐述了社会矛盾根源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漫画《对他人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启示我们要( )
A.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坚持辩证否定,不走别人走过的路
C.重视量的积累,切勿急于求成
D.把实践作为获得经验的唯一途径
11、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观点是( )
A.“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与“存在即被感知”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无不可认识之物”
12、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哲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音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物理学家海森堡由于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音基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做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的启示,发现了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排列规律,从而创造了元素周期的“八音律”表。由此可见,科学家们( )
A.能够归纳概括规律、推动艺术发展
B.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发现因果关系
C.善于把握多样联系,激发创新灵感
D.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偶然变为必然
14、穿迷彩服、头戴草帽、脚踩胶鞋……2021年8月上旬,朱有勇来到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林下三七种植基地,指导群众管理三七。在他的带动下,三七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举动表明( )
①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应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右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哲学角度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创作过程及其成功表明( )
①冰墩墩这一艺术形象与大熊猫原型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②冰墩墩这一艺术形象是对熊猫原型的描摹与真实再现
③冰墩墩这一艺术形象的创作实践离不开一定认识和观念的指导
④冰墩墩设计者对科技作用的充分认识促进了艺术创作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印证了(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支配事物的发展性质
17、2023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原则,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倡导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材料表明( )
①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3年12月7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时强调,中欧双方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这句话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的同一
②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③竞争就是斗争,合作就是同一
④竞争与合作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要( )
A.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B.大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0、天津市杨家泊镇北接唐山,东临大海,是国内闻名的南美白对虾繁育与养殖基地。当地日照充足、水产养殖集中、用电需求大。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渔光一体”模式,即在鱼塘上架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水面下养殖鱼虾,实现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双赢。双赢效果的取得,得益于( )
①把握事物联系多样性,创造事物的自在联系
②创造性建立了水上光伏与渔业养殖的新联系
③因地制宜精准把握,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创新自然规律,正确改变规律发生作用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2年10月,英国执政党保守党党首竞选结果出炉,里希·苏纳克成为新党首。紧接着,苏纳克接受国王查尔斯三世的正式任命,成为新任首相。关于英国政权组织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国王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②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③国王既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又直接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力
④作为君主立宪制,英国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风有信,花不候,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迎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存在的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在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公司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该审议稿对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加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等公司制度作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A.督促法律实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B.聚民意集民智,推动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C.畅通下情上达,实现人大立法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D.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大立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4、2020年9月7日,在服贸会服务机器人专题展区,一款中医AI机器人为观众把脉。这家企业的中医AI机器人可通过中医诊断方式与人交互,并提供体质检测、健康咨询等服务。由此可见,中医AI机器人( )
①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②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③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④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作为一部全面梳理中国历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一开播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部分评论摘录如下:
题材严肃的纪录片,“消化”起来并不晦涩。一个个动人的历史小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楹联诗词,悄然间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
回应解答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晰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
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鉴史问廉》成功的原因。
26、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时间”再度开启,作力永久会议举办地,这里正上演着互联网时代的“蝶变之路。”
22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时代,开启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从“K”时代到“G”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主张”“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一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格,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结合材料,运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建设“中国主张”形成过程所蕴含的哲理。
(2)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传统经济和文化产业受到不少冲击,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请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8、2016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二号”登月舱在月球“静海”区安全着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梦想,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太空是全新的“物理疆界”,也是人类新的“知识疆界”,包含着大量激动人心、亟待探索的未知领域;伴随太空探索新工具的研发,人类还将由此前往新的“技术疆界”而新技术又将推动人类抵达新的“应用疆界”,促进通信、导航、天气预报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微重力环境下新材料、新物质的研发制造,将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抵达新的“人类疆界”,从而让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受益。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所蕴含的哲理。
29、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 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 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