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可以作为“两袖清风存正气”下联的是()
A. 琴棋书画自陶情
B. 莫愁两鬓霜雪寒
C. 雪压难摧涧底松
D. 一间陋室透书香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谏水记闻》等。
B.由司马光主持編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
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3、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就其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诗。
C.《木兰诗》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充满了北朝民歌爽朗质朴的风味。
D.《木兰诗》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是丁酉鸡年,2018年是戊戌狗年,2019年是己亥猪年。
B. 清明节,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因“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而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C. 老张对刚料理完父亲丧事的老王说:“家父刚过世,你要节哀啊。”
D. 处暑之后,天气慢慢转凉,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①蔑视 ②绊倒 ③欺骗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累赘 竹蔑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B.遨游 拖踏 五脏六腑 循环往复
C.俯瞰 遗憾 荒草萋萋 血气方刚
D.镶嵌 猥琐 怏怏不乐 颠沛留离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愧怍(zuó) 嗥鸣(háo) 污秽(suì)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取缔(dì) 花圃(pǔ) 殷红(yān) 镐头(gǎo) 迥乎不同(jiǒng)
C. 亘古(gèn) 涎水(dián) 粗拙(zhuō) 山巅(diān) 鲜为人知(xiǎn)
D. 诘问(jí) 镐头(gǎo) 校补(jiào) 震悚(sǒng) 九曲连环(qǔ)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1)山门圮于河(_______) (2)棹数小舟(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
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 D.如是在啮/如其言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
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5)《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远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竹里馆》一诗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原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写道“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前文有两处动作描写对此做了暗示。请找出相关句子。
【3】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阅读第⑩段,结合加点词“简单”和“高贵”的含义,说说你对“爱的真谛”的理解。
【5】假如文中的小伙子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用第一人称写出他的心理活动。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本文有删改)
【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
【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作文
请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横线上可填入“期盼、慈爱、失望、坚毅”等词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可能影响公正评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