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工作小张是最合适的,所以尽管有风险有细节要考虑,她也当之无愧地接下了。
B. 病菌虽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
C. 他在辩论会上旁征博引,锋芒毕露,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D. 我心不在焉地扫了一眼优秀作业名单,居然发现我的作业被表扬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怂恿(sónɡ) 拖曳(yè) 蜷伏(quán) 蓦然回首(mù)
B. 瞵视(lín) 高踞(jù) 温驯(xùn) 怪诞不经(dàn)
C. 感喟(kuì) 顷刻(qīnɡ) 褴褛(lǚ) 畏罪潜逃(qián)
D. 焚火(fén) 羽翮(ɡé) 庇护(bì) 随声附和(h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如(pì) 妥帖(tiē) 晶莹(yíng) 血气方刚(xuè)
B. 折损(shŭn) 恍惚 (huāng) 契约(qì) 轰轰烈烈(niè)
C. 迸溅(bèng) 枯槐(kuí) 忏悔( chàn) 悲天悯人(ming)
D. 颤抖(zhàn) 执着(zhuò) 涕泪(dì) 诲人不倦(huĭ)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色史诗电影《浴血广昌》把广昌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展现给了我们。
B.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 一男子边看手机边过马路,车辆纷纷避让,他却不以为然,最后还是发生了车祸。
D.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
②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④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⑤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A.②①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⑤④
6、对课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窍读记》中,回忆“窃读”的方法一部分内容倒叙,用这种记叙顺序可以增加文章悬念,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B. 《荷叶·母亲》描写了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开一谢,以白衬红,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折荷叶庇护下的幸福。
C. 《散步》一文中,“我决定委屈儿子”,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理解,对家庭充满责任感。
D. 《雨的四季》一文,指代雨由“她”“它”变为“你”,便于面对面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更热切,更深沉。
7、下面不是写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 )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8、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康肃公善射(______) ⑵久而不去(______)
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 ⑷以钱覆其口(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尔安敢轻吾射!
⑵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5】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9、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万里赴戎机,_______。
(2)______,寒光照铁衣。
(3)概括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斫琴
白秋
斫琴师王承运,言语缓慢,气息悠长。因常年熬夜斫琴,烟熏火燎浸泡在古木雅室之间,身上自然弥漫着一股紫檀香味儿,一副高人模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七月过后,王承运高考落榜了。等挨过那几天,父亲提溜着一个黄皮书包,撂到他的面前。“喏,拿去跟你姨父学木匠吧,好歹也能挣出口饭吃。”打开一看,里面有三个物件:刨子、凿子和锉,这就是王承运起步的家当。等他把拉锯、刨板、凿孔这些基本功掌握好,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人们自己打制家具的时代也戛然而止。
不过,就凭着这点手艺,他在一家建筑公司立住了脚。只是,妻子那场病来得突然,把他多年的积蓄给花光了。几番挣扎,他决定最后一次回家筹钱。父亲沉思良久,从柜子深处拿出一个十分精致的匣子,小心翼翼打开裹了几层的红绸,里面竟是一张古色古香的七弦琴。
他顺手调了调琴弦,拨弄了两下,颤巍巍动人心扉的上古清音顷刻注满了房间。“家里就剩下这个值钱了,你拿去吧。”
“这么好听!”王承运耳朵支棱起来没再放下,那种感觉让他终生难忘。“咱家哪来的这好玩意?”“祖辈上留下的,当年,诸城派古琴是有名的,可惜从你爷爷那里就没传下来。”父亲不无遗憾地说,“我也只能弹个《关山月》片段,更不用说斫琴了。”
家传古琴,他没舍得出手。回来,他查阅了历史上斫琴的方法和需要的各种材料,凭着匠人对木头的敏感,按照古琴的模样,“吭哧”了一个星期,居然真做出了一张琴来。
王承运抱着琴,找到诸城派古琴正宗传人,桐荫琴社的李老师。李老师看着这张琴,高兴坏了。“这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当地人自己斫琴的,你是头一个。”
李老师给琴调上了弦,弹拨几下。琴的声音有点怪,但那种苍古味道,另有一分庄严。他当即高价收购,还跟王承运讲了面板用古木,着色用大漆(天然生漆),晾晒时间要长等斫琴的基本常识,鼓励他坚持做下去。
王承运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等妻子病情稳定后,他说:“我想自己干,做专职斫琴师。”
“斫琴!听说不光是木工活,还要会弹,会调音。还要有技术,有天分,有时间。再说,咱们家里这份收入……”妻子很吃惊。“现在学琴人多,斫琴人少,搞好了,养家糊口没问题。”王承运满怀憧憬。
说易做难。一上手,光搜集清朝以前木料、租赁车间就让他四处碰壁。还是李老师,忙前忙后帮他找人,给他担保贷款,毫不保留传授古琴演奏技艺。让他边教学生,边斫琴,这才慢慢跨过了那道槛。成名之后,王承运公开承诺,教琴免费,斫琴量情而定。一时学员踊跃,班次长年不断,很快就有上心的学生愿意跟他学习斫琴技艺了。
那天,有记者来他家里采访,看见数十张古琴毫不遮掩,尽挂在庭院深处,屋子里却潮湿闷热,忍不住问:“这么贵重的东西,这样糟糕的环境,能行吗?”
王承运笑了:“这算什么,高温潮湿是制作古琴的必需步骤。上好的古琴,至少要花上一两年时间,在四处透风的地方自然晾干,才能演奏出苍古正音的味道。”
来人诧异:“听说,现在花两三个月,甚至几天斫一张琴的不在少数,那样赚钱不是更快?”他回答得更干脆:“生活可以简单,斫琴工艺简不得。大漆刷上去,该晾多久就多久,半点不能马虎。古琴给我的,金钱换不来。”
意外,发生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那日,扶持他多年的李老师不幸仙逝。消息传来,他蒙了。心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原先,他斫的每一张琴都交给李老师,李老师再去寻找主顾。王承运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琴只有李老师才懂,交给他,古琴才有一个好的归宿。
第二天,他黯然包裹好了所有斫琴工具,准备把它们藏起来,做一个了结。却意外收到了李老师弥留之际托人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情深意长:承运吾弟!嘈杂尘世,我很骄傲有你这样的知音。依我拙见,斫琴是一种修行,正心才能正音。古琴是你的作品,也是我们的老师,咱不能让祖辈上的好东西失传啊……
他的目光,又一次落在那个包裹上,内心的血,开始隐隐热起来。
(选自2018年4月4日《河南日报·中原风版》》
【1】请简要说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章安排李老师弥留之际留下一封信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小说描述了主人公王承运的斫琴经历,他的思想也因斫琴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4】小说最后一句“他的目光,又一次落在那个包裹上,内心的血,开始隐隐热起来。”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
【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映高考落榜生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1、 别样山茶红
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在昆明东北郊鸣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⑧在云南,山茶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公元898年绘制的《南诏图传》中,它就出现在南诏王细奴罗家里。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也许应数生长在楚雄紫溪山功德林的“紫溪茶”,树龄六百五十多年。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上万朵花,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茶花王”,树龄大约五百年。大理巍宝山灵官殿的桂叶银红,高18.88米,是世界最高的茶花,树龄也近四百年。
⑨让我对山茶之美有所顿悟的,却是这样一件事。
⑩那天,我去郊区农村看望一位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他的家,院墙多处泥块脱落,屋顶瓦沟枯草抖索。从厢房到堂屋,说话有回音却看不清周围堆放了些什么。但我们还是不期而遇或者说狭路相连了,与山茶。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旷、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⑪老人告诉我,他从小爱花。这些山茶是他在心情好时种下的,每天都要来仔细地照看。山茶活了,长高了,枝繁叶茂了,好心情也就随之常驻常在了:山茶打苞了,骨朵饱满了、绽裂了,笑容也就随之在梦里开花。“今年,我还把它们一盆盆送到金殿去参加茶花展览了哩。”想不到老人对美的追求如此炽烈。是对山茶的爱,戳破了缠裹他的孤独,烧掉了包围他的凄凉。就是这生命中最原初的牵挂,鼓舞着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⑫云南的山茶之所以特别多,特别绚烂,大多源于人工的精心种植,栽培养护。尽管栽护它的人境遇会有不同,但他们栽下的都是对于美的不竭的追寻,养护的都是对于美的永恒的渴求。
⑬别样山茶别样红,一枝一叶总关情。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2】第①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写道“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
【5】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请以“_____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2)草原上来了新的朋友,是一只丑陋的鸵鸟,大家看着鸵鸟的外貌,似乎不太欢喜,这时候斑马走出来热情的欢迎鸵鸟。
“你好!欢迎你住进大草原。”斑马说。
鸵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谢谢——谢谢——!
很快,鸵鸟就和斑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斑马的视觉不太好,经常草原上有些危险斑马都无法发现,鸵鸟的脖子又长又高,只要发现危险,就及时通知斑马。到了夜晚,斑马的听觉和嗅觉比鸵鸟要灵敏,要是察觉到什么风吹草动立刻通知鸵鸟。
鸵鸟和斑马的配合得到了草原上其它动物的羡慕。
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选题目(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