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那身漂亮而柔软的绒毛,又可与我国特产水獭媲美。
B.也不知是有谁带头,忽然他们朝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C.弄堂里的生活还是有序地进行着。这里像世故老人,中庸,遵循着市井的道德观,不喜欢任何激进,可也并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是畏畏缩缩地过自己的日子。
D.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四川、福建等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拓宽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本次重点帮扶的对象。
B.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她创作的《洗澡》《我们仨》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C.四川首届蔬菜品尝会4月在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举行,大会围绕“绿色江阳、蔬式生活”为主题,让与会者都尽情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D.5月下旬,发生在广州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8名游客死亡。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C.古代对人的称呼特别讲究,比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D.《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一般是未出阁女子的装饰,所以后来就有了“黄花闺女”之说。
4、请选出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童年》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
B.《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美国作家笛福,他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冒险者的代表鲁滨逊的形象。鲁滨逊在日记中把荒岛命名为绝望岛,他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
C.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是: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D.《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代表作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球旅行》等,其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儒勒·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科幻小说之父”。
5、下列句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标点符号)
B.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永远的怀恋。(默写)
C.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游山西村》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文学常识)
D. 姜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尤其能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其他老师学习。(成语使用)
6、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想之切。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准确测定珠峰高程,所以测量登山队在珠峰周边设了6个交会点位。
B.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但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而且是家庭私事。
C.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我们必须做好疫苗研发工作,加快新冠疫苗研发进程。
D.董事长在会议上一再强调,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8、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河 中 石 兽
纪 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C.我/亦无他,但/手熟耳。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竟不可得 竟:竟然
C.转转不已 已:停止
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以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善于制造波澜,引人入胜。
B.由“设帐寺中”,却要指出寺僧“不能究物理”的错误,可见“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中讲学家的笑是友善的笑。
C.文章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D.作者认为,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老河兵则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才提出了正确的看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5】文中哪句话点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6)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8)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9)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表达作者坚定改革信念,不畏困难阻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既描写了乡村美丽的风光,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老治保主任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两个人都傻了眼。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在打架呢!”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小白立刻命令大黑:“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这时,小白一拍桌子:“男扮女装,身上有赃。”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小白忙说:“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⑭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
⑮“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还当回事?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⑲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⑳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
㉑小白摇摇头说:“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㉒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㉓当然还是要命。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㉔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㉕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但村书记一口否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选自2017年1月5日《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改动)
(注释)治保主任: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
【1】小说写了“大黑”这个人物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
【3】“大黑”的脚受伤以后,他和“小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作用。
【4】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以上两种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1、课内记叙文阅读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车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上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一一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究的鸣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王送来的鸡蛋一定会有个数量,可作者为什么说多得数不完?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老王”身上最令你感动的一点是什么。
【4】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总觉得心上不安”?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加以分析。
12、按要求作文
请以“暖意融融”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