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B. 最近美国对叙利亚的空中打击,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
C.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D. 《经典咏流传》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形式造成的。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车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所以得到展位的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地展示自己。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不少人认为孟飞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他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刘谦的魔术表演总是能超越观众的期待,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kǎn) 粗制滥造(làn) 默契(qiè) 锲而不舍(qiè)
B.调羹(tiáo) 调换座位(tiáo) 目光炯炯(jiǒng) 迥乎不同(jiǒng)
C.谰语(1àn) 五彩斑斓(1án) 肿胀(zhàng) 怅然若失(chàng)
D.呜咽(yè) 狼吞虎咽(yàn) 切磋(qiē) 望闻问切(qiè)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闲瑕(xiá)时甚至睡梦中,他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B.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zhì)热的火焰。
C.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谛(dì)了。
D.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山泉在呜咽(yè)。
6、下列词语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浩浩荡荡
B.粗拙(zhuō) 晌午(shuǎng) 门槛(kǎn) 深恶痛绝
C.屏障(zhàng) 默契(qì) 亘古(gèn) 慷慨淋离
D.狂澜(lán) 哺育(pǔ) 孤孀(shuāng) 五彩斑斓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萧红,原名张廼莹,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科尔沁旗草原》等。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香远益清(_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
(4)宜乎众矣(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请你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地谈一谈。
【4】文章是写莲花的,却在文中反复出现了“菊花”和“牡丹”,有什么用意?
9、根据提示默写。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6)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进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 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 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按照看花、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文思路,借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
【2】从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我不觉得加快了脚步”,你感觉到作者在赏花前后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3】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认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谈谈你从中获得了的感悟和启示。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洞亮命运的盲点
杨达
中等的身材,匀称而壮实的体形,色调明朗的着装,映衬着白净的肤色,整体散发出一种儒雅的文气。特别是那颗头颅,浑圆而饱满,面颊丰腴,庭宇开阔,让人难忘。如果不是那副墨镜和那根盲杖的“告密”,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达官。其实他是学成归来的亚洲唯一盲人医学博士李雁雁。
说来有缘,两天半的报告会上,我俩都是比邻而坐。车上与会后,也有过几次随意性的交谈。原认为盲人因目无所视会养成好静之性,但他的健谈颠覆了我的认知。他喜欢交流,而且很主动,对问题或事物的表述与阐释力求明白,特别是对地名与方位,还有许多的哪怕只有短暂交流的人,他都记得很清晰。由此可见他卓越的空间感与记忆力。这也许是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与艰辛的学习生涯所训练出来的一种异能吧。
在黑暗中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过程,能用三十分钟的演讲道尽其中的悲情沧桑吗?
所以,如果他不赠我他的那本自传,我不能说,我对他有什么了解。因为了解不同于印象。了解是一种深度的认识,那是需要用心去体认,去交融,去共振。
我是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逆境》,我仿佛看到一双没有一丝光感的眼睛,是怎样在黑暗中“看了”光明。
一个后天的盲人与一个先天的盲人在痛苦的感受上是大不相同的,只在于他曾经看见。是的,他看见过这个世间的光色与形物,他看见过自己挚爱的亲人,他看见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及从这张通知书上振翅起飞的远大的理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日子里,像他七岁时猝然离世的父亲那样,在他的眼前突然消失了,就像一个舞台演员,正表演得兴致勃勃,突然间所有的灯光与场景消失,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惧?
一天他的一个朋友从广播电台听到美国海德里盲校在中国福州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正是这一个“偶然”,使他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仅三天的时间掌握了认读汉、英盲文的方法,进而学会了从手工锥刺到机器打字的盲文书写。当他的手指触摸到盲文的第一个凸点时,他就已经触到了一个崭新而辽阔的世界。从此,他的人生正是从这第一个凸点出发,跨出国门,东渡扶桑,西达美洲,从日本盲校走进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校——美国帕默整脊大学,当他再走出这所学校时,已是另一重身份。
然而我们不能称他为盲人,他用一双布满血痂的手指,触摸到生命的质地,从而洞亮了命运的盲点,看到了“光”——照亮了他生命的“创世”之“光”!
于是,正如他的名字——李雁雁所昭示的,他在飞翔,向着光明飞翔!
【1】李雁雁有何种异能?这种异能从何而来?
【2】最后两段文字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中所提的《逆境》是一部怎样的书?请猜想其主题是什么。
【4】读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去了解他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2、文题二:离开美丽的校园好久了,那里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回想一下那些充满生机乐趣的校园故事,找寻那些“有趣”中洒脱的自己和同伴;能经常发现“有趣”的人,一定有一颗敏锐的心,而“有趣”的背后又常常有着更“有趣”的发现与回味……请以《校园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