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2.2倍,英国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该时期物价的变化(     

    A.引发了新一轮殖民扩张

    B.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变革

    C.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D.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

  • 2、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

    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

    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 3、如表鸦片战争前后民夷冲突统计表(部分),表中所述现象(     

     

    夷人肇事

    国人肇事

    中英冲突

    群体性冲突

    战争前

    9

    2

    6

    0

    占比

    81.8%

    18.2%

    54%

     

    战争后

    2

    14

    16

    8

    占比

    12.5%

    87.5%

    100%

    50%

    A.充分说明民众固守传统的华夷观念

    B.凸显了民众的国家认知与民族情感

    C.反映了晚清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

    D.揭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 4、《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 5、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该作品表明

    A.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

    B.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

    C.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

    D.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 6、1998年,全国上下通过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创作文艺作品、出版物、举办展览和大型音乐会,发行纪念邮票等多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人民日报》也开辟专栏,发表一系列纪念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

    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 7、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B.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缺少法律意识和成文法指导

  • 8、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福建巡抚曾规定,每年出洋商船限定为八十八艘,东洋(指文莱以东)、西洋(指文莱以西)各得四十四艘。万历二十五年,两洋船数调整为一百三十七艘。这反映出当时明朝(     

    A.国内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依赖于欧洲商品市场

    C.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D.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9、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的思想意识的差异

    C.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 10、明朝初期,市镇多由巡检司管理,只设从九品的末等官员。明朝后期至清朝,一些市镇已由正八品的县丞驻地管理,甚至出现正六品通判、正五品同知等府级官员管理市镇的现象。这一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B.城市功能的演变

    C.中央政府权威的弱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11、唐代基层管理实行的是乡、里、村三级制。以里正为主、村正为其辅贰。唐代武德时期即已通过颁布正式律令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皆有正,以司督察”。对唐代乡里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乡里是最基层的地方行政机构

    B.里正、坊正、村正由中央任命

    C.乡里制度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12、如表展示了唐宋文学作品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出宋代(     

    多以豪门贵族、文人士子、侠客名妓为主角。

    多写士子落难,女子相助,士子得志负心的故事。

    多以手工业者、小户人家的女子、商店老板、商店职工为主角。

    多写青年男女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爱慕但是受到干涉后酿成悲剧的故事。

    A.理学束缚人性

    B.市民阶层壮大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度完善

  • 13、下图是康熙命人在宋代《耕织图》的基础上绘成的《御制耕织图》。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册页前有康熙亲题序一篇。《御制耕织图》的创作反映了(     

       

    A.文化专制渗透到艺术领域

    B.统治者对农本思想的传承

    C.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古代现实主义绘画受推崇

  • 14、中国古代史上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第一次融合是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合和发挥;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明朝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融合。由此推断(     

    A.第一次融合是东方各国文化的局部交流

    B.第二次融合是中国本土内部的综合提升

    C.第三次融合主要局限于亚欧大陆之间

    D.三次融合体现文化交流的激荡与调和

  • 15、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并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主要在于(     

    A.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研究水稻亩产破世界纪录

    B.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的问题

    C.提供了缓解粮食短缺和战胜饥饿的中国贡献

    D.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

  • 16、早期雅典民主制度中“神谕”在决策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后来知名演说家的见解和看法又直接影响国家决策……无秩序和法律的不断变更在雅典的历史舞台上不断上演。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程序复杂多变

    B.人民参政与议政的热情高涨

    C.民主制度隐藏潜在矛盾危机

    D.“神谕”使民主制更具权威性

  • 17、1918年春,列宁主张苏俄企业运用资本主义企业的口号——“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来加强企业管理,并主张共产党人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管理经验。这表明苏俄(     

    A.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亟待恢复社会经济

    C.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原则

    D.寻求巩固工农联盟

  • 18、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

    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

    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 19、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指出,由于德国对凡尔赛体系没有道义上的义务,又没有一个防止它提出挑战的明确均势,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上述观点说明(     

    A.美国企图谋取世界霸权

    B.凡尔赛体系自身的脆弱性

    C.英国丧失欧洲的主导权

    D.国际法原则确认的必要性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某一文件规定:“保护一切合法的公私贸易。在国家统一的经济计划内实行国内贸易的自由,但对于扰乱市场的投机商业必须严格取缔。国营贸易机关应负调剂供求、稳定物价和扶助人民合作事业的责任。”这一规定在当时(     

    A.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中的错误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适应了改革开放深化的形势

  • 21、西班牙殖民者在每一次殖民行动之前,都用最后通牒的方式向印第安人宣告: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并将其委托给教皇管理,而教皇又把你们居住的岛屿和陆地以及这里的万物赠给了西班牙国王……如果你们违抗命令,将遭受不可言喻的损失和灾难。这反映出当时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A.以教皇为主导力量

    B.以传教为核心目的

    C.神权与王权相统一

    D.武力结合精神控制

  • 22、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地域性文化之一,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红山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居民种植水稻                    ②位于辽河上游

    ③代表性遗址是牛河梁遗址   ④代表性器物是“蛋壳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3、20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科斯预言,苏联“撑不过三十年”就会垮台。30年后的1991年,科斯凭借这一预言获得了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从经济角度看,科斯做出这一预言的依据应是(     

    A.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持续经济封锁

    B.农奴制残余严重制约苏联经济发展

    C.苏联政府坚持以行政计划配置资源

    D.苏联经济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之上

  • 24、下表为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和寿命的统计表,这一现象导致东汉后期(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卒年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政治日益腐败

    B.皇权趋于衰落

    C.相权逐渐强化

    D.豪强地主势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6、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27、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 28、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29、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 30、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 31、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 32、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33、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 34、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隋代一统,惩责其非,废九品中正法而创进士科。历代踵行,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顾颉刚《中国考试制度史》序文

    材料二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三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度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 36、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 37、材料 《宋书》中概括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写道: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 38、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阶段、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回答。)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主要不同?

     

  • 3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