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全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按照目标,中央企业将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全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此举意在( )
①防止新兴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②促使公有制经济在制造业中占支配地位
③发挥国有经济在科技创新、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④推动国有经济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觉醒年代》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反映了1915年袁世凯复辟到1921年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呈现了袁世凯复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事件,通过1915年至1921年的“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历史。小王老师通过观看此剧,得出以下结论( )
①近代悲怆的历程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坚持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4、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凝结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一个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
①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
②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③根本上变革我国的经济制度
④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小李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炒股,也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下列对小李的收入构成认识正确的是( )
①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②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收入
③炒股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④理财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我国的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是从党的( )
A.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B.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C.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D.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8、为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制定颁布了相关措施。要求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力度,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推动居住区内公共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对执行工商业电价的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以上政策分析正确的是( )
①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通过价格、供求引导居民节约用电
②充换电设施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必会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
③落实购置税减免政策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④分时电价引导居民错峰用电,能够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是( )
A.通过修改宪法及时把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B.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C.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D.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2022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各地铁路部门加强货源营销,紧密对接粮食运输需求,科学制订运输方案,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装卸车组织,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以高效畅通的粮食运输组织,为“端牢中国饭碗、守好大国粮仓”写下生动注脚。由此可见( )
①国有企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②国有企业的经济控制力得到提升
③国有企业能够服从服务国家战略
④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年5月12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批6家主题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各主题实践基地紧紧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生动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研究、案例总结,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年6月6日至7日,英国威尔士大部分地区的护士举行罢工,要求解决持续不断的薪酬纠纷。威尔士政府发言人说:“虽然政府方面了解到护士们的强烈诉求,但对罢工行动感到失望。”英国护士罢工告诉我们(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此事发生的直接原因
B.威尔士政府无法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D.威尔士政府不堪重负难以满足劳动人民的薪酬需求
1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实践为依据,以系统思维为方法。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体现了人类社会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②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历史性飞跃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
A.农村
B.城市
C.经济体制
D.政治体制
16、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近 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激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下列对这次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以社会生产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②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工人失业和生活水平下降
③会导致金融环境的恶化和大量生产资料的闲置
④受到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直接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我国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 )
A.使公有制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优势
B.使公有制经济控制经济命脉
C.使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8、《人民政协报》推出的系列报道“中华文明探源·何以中国”引人瞩目。该系列报道历经半年,将我国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画卷展现于世。
万年奠基 | 八千年起步 | 六千年加速 | 五千年进入 |
长江中下游开始种植水稻 | 稻作农业跨地区发展;玉器等贵重物品开始为私人持有,社会分化出现端倪 |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社会分化和显贵家族;手工业取得显著进步 | 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最早的王和早期国家;长江下游出现良渚文明古城 |
从上述材料可得出( )
A.一万年前农业已出现,人们处于旧石器时代
B.社会的分化、阶级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C.六千年前手工业发展,促成第一次社会分工
D.国家、城市出现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9、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①标志着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规模继续向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贸易额保持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这说明我国( )
A.经济发展方式创新转变
B.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C.经济增长速度全面升级
D.相关产业形成自己优势
2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 )
A.公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分配方式并存
2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②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近年来,“霸屏广告”成为我国网络安全重点治理对象之一(如图)。旨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规范管理。这表明( )
A.加强市场监管,弥补市场缺陷
B.利用技术创新,扩大产品销量
C.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D.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
24、重组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大力推进重组整合,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鞍钢重组本钢、煤炭、医疗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深入推进。2023年以来,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更是加大了力度,形成了一批板块清晰、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这有利于( )
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
②调整国有企业布局,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整合
③优化中央企业资本结构,提升我国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
④发挥央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
B.封建社会的发展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6、2023年9月8日,中宣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会议指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宣部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凝心铸魂取得新进步,调研破题开拓新路子,担当作为推动新发展,从严管党治党迈出新步伐,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要成果。党中央开展此次主题教育旨在( )
①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②通过理论学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④树立正确党史观,把握历史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建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途径。这些举措有利于( )
①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有效保护农民的建设用地所有权
②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激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③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生产能力
④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某年白菜价格暴涨,大批农户种植白菜。次年,白菜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种植户和经销商损失惨重。一些农户不禁感叹:“我骑上白马,也追不上白菜行情的变化啊!”大白菜价格有时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反映了( )
A.种植户与经销商之间没有签订采购合同
B.市场调节存在着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C.经销商间的竞争决定了大白菜价格涨落
D.政府在大白菜的种植与采购中起决定性作用
3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随着实践进程的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关于这一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②以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新时代之问,开创新时代之治
③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④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2017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比例最高,为66.91%。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为信息、金融和教育,比重分别为12.62%、12.24%和11.44%。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单位性质为民企,占56.29%。
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63.54%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很有作用”;大学生创业者最需要的创业帮扶是创业基金支持、小额货款及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和开展创业能力与实务培训。
结合材料,请从国家和大学生自身角度,就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建议。
32、“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主要说明政府部门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
3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GDP、财政收入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注:民生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筹。
材料二 2014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增幅高于江苏省GDP增速8.8%。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98元,比上年增长11.4%。
(1)材料一中体现了“国家财政”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