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____,而且是发生最早或者说是最原始的思维形式。皮亚杰的工作说明,儿童正是最先出现顿悟思维,此后才依次出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

    A. 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B. 因为顿悟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C. 顿悟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D. 人类的顿悟思维能力是直接从其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

  • 2、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古义:变化。今义:轻轻地抓)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全社会当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创造更便利的阅读环境,让“全民阅读”蔚为大观

    B. 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使得爱书人目不暇接,一批书榜、微信阅读公号等应运而生。

    C. 2017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让看腻了歌手选秀、明星综艺等娱乐节目的观众们耳目一新

    D. 古诗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确是言简义丰,一首诗就是一个人的文思在喷涌,想象在飞越,情感在翱翔。

     

  •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取义/成仁/今日/事

    C.血雨腥风/应/有涯

    D.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二、(18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初2015级二诊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格外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B. 为坻为: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牵连

    C. 佁然不动:静止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D. 以其境过:清澈   不可久:停留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西南望   乃记之

    B. 小丘西行   隶而

    C. 卷石底出   其境过清

    D. 潭中鱼百许头   高二黍许

    3下列句子翻译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翻译:向小丘的西面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B.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以上,都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石潭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D.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到“下见小潭”就,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以及作者探幽的浓厚兴趣。 “水尤清冽”是对小潭的第一印象,“尤”突出了水的清冽,作者心头之乐也表现出来。

    B. 文章由潭而水,由水而石,由石而树,作者的观察对象在变,但发现这一独特景致的喜悦之情不变。

    C. 本文采用多种写法,写游鱼段特别生动有趣,首先是由面到点,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又写日光、鱼影的静态和“远逝”“往来”的动态,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同时采用侧面烘托,从鱼儿的活动以及潭底的鱼影突出水的澄澈透明。

    D. 写潭上景物,突出幽僻的特点,情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为“寂寥”“悄怆”,直接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换成“是”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请仔细体会它究竟有何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研读下面材料探究《舌尖上的中国3》遭吐槽的原因。

    材料一:第二集中煎饼馃子摊的下岗再就业大妈,第四集里关于中药自制口红的片段,观众感觉放在美食纪录片有点奇怪。第三集里,有将近1/4的时长在讲武术家如何收徒、传承武术。第一集解说词中“集万物于一山(的野生蜂蜜),使得蜂蜜饱含清甜”。事实上蜜源植物繁杂的蜂蜜不会清甜,反而会带有药味;云南石锅并不起源于云南,而是四川。有人分析,“舌尖”第一、二季的成功与“人肉餐饮地图”陈晓卿密不可分,他的团队都没有参与第三季拍摄。

    材料二:第三集“宴”,以江苏宝应婚宴上用“藕”引出“合以得偶”,随后切入辽宁彰武的清沟鱼,可没等到全鱼宴上桌,又转回来说宝应的全藕宴,其后登场的却是一名久负盛名的——武术家。讲述园林家叶放为制作“金齑玉脍”时,苦寻“太湖之冠”花鲈不着,只好以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替代。第四集“养”中大篇幅讲述的广东煲汤,节目播出后,广东有媒体发表文章称,广东人肾脏病高发与煲汤有关。

    材料三:有网友表示“看《舌尖1》时可以在片中找到自己,找到家里的味道。《舌尖3》回应质疑说要创新,但对于吃货来说并不买账。在前两季“舌尖”中,亲情与乡愁令人印象深刻,这两样东西与美食相结合,又在过年的氛围中,所以深受观众欢迎。在“舌尖3”中,这些元素被淡化处理。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 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称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孔方中的历史

    士心

    ①家藏一枚泰昌通宝,虽不值钱,但我爱护有加,透过方孔,可窥其沧桑历史。

    ②明朝在276年间(1368—1644)共有16位皇帝,其中铸造钱币的有10位。1620年7月,明代第14任皇帝光宗帝朱常洛即位,定年号为泰昌。9月,光宗卒,未及铸钱,其子熹宗继位,于泰昌元年12月颁令,次年(天启元年)补铸泰昌通宝1年。

    ③泰昌通宝版别不多,分单点通、双点通、大字、小字等。还有直径达2.9厘米的大样钱;甚为稀罕的是泰字底的“水”字左上方少一点,钱币界称为心泰版或二水泰;泰昌通宝大字隶书昌,是明钱中的名誉版。现世仅存一枚折五大钱的孤币,名为泰昌通宝折五大钱。这枚钱币的出土,打破了人们流传的当时无大钱之说。该钱现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④明熹宗朱由校十六岁登基,二十三岁就死了,只当了七年皇帝。随后他的弟弟、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继位。明思宗朱由检也向他哥哥学习,在铸造自己的崇祯通宝年号钱时,也铸造了些许泰昌通宝。

    ⑤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生母恭妃王氏原为慈圣皇太后的宫女。他的身世和父亲明神宗差不多,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明神宗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明神宗去世。因此朱常洛一生得不到父爱。

    ⑥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杀)视若掌上明珠。因此神宗便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他先是违反了古制册封郑氏为贵妃,而没有册封长子的母亲。不久又提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为朝臣所阻没有成功。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两人择一而立的问题上,因双方争夺激烈,拖延了10余年,直至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这一事件,史称为“国本之争”。

    ⑦朱常洛当上太子后,朝内党争和宫闱纠纷始终都在威胁着他太子的地位。好在朱常洛各方面的表现中规中距,让明神宗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的时候,宫中却发生了“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蓟州男子张差持梃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准备行刺,被宫门太监抓住后,他先是装疯,后又供认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指使并引入太子寝宫。时人怀疑是郑贵妃为了要让其子登上太子之位而欲谋害朱常洛,朝议沸腾。神宗和太子都不愿追究,仅以疯癫奸徒的罪名杀了张差,杖死了庞保、刘成,将此案草草了结。不过究竟是否为郑贵妃指使,史无定论,成为明宫又一大疑案。

    ⑧公元1620年(万历48年)7月明神宗病逝,朱常洛于同月丙午日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朱常洛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为杯水车薪,却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民变迭起。同时又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全都释放,官复原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朱常洛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朝政有了些起色。但朱常洛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加上即位之初政务繁忙及身体羸弱,不到一月就病倒了。经内医崔文升诊视,服用了泻药。泰昌帝一日一夜腹泻竟达43次,病情日趋恶化,不敢再用。此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气喘减缓,食欲大开,病情稍见好转,接着再服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也不了了之,成为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做皇帝仅29天,史称“一月天子”。此时万历皇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无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1621年3月重新修缮,8月完工,9月入葬,名为庆陵。庆陵中陪葬的有孝元、孝和、孝纯三个皇后。

    注释:  ①折五大钱:一枚钱顶五文用的外形较大的钱币。  ②宫闱:帝王的后宫,后妃的住所。这里指后妃。  ③蓟州:今天津市蓟县。  ④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内帑:皇帝、皇室的私有钱财。  ⑤羸léi 弱:瘦弱

    1阅读全文,概括明宫三大疑案。

    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从第⑧⑨段划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简要分析。

    3请指出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泰昌帝革除弊政的措施。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涉及到的皇帝年号,按做皇帝的先后顺序排列是:泰昌、天启、崇祯、万历。

    B. 泰昌通宝有单点通、双点通、大字、小字,还有二水泰、折五大钱等,虽数量不多,但版别还是很丰富的。

    C. 泰昌元年就是1620年,泰昌通宝是朱常洛的年号钱,但他并没有见到他的年号钱,因为他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就去世了。

    D. 泰昌通宝是光宗帝死后由他的儿子朱由校、朱由检铸造的。透过泰昌通宝,可窥明末一斑历史:宫廷斗争虽然残酷,但朝廷纲纪并未毁坏,也不乏光宗这样的明君。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超六成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

    ①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约63%的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周一至周四晚上//点后仍有8.64%的中小学生忙于作业。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父母当着孩子面玩手机会严重影响孩子睡眠.此次网络调查覆盖了全国各地近7万名6-17岁少年儿童。

    ②对于调查结果,不少网友表示,“这年头谁还睡觉?有时间还想玩呢。”可是对于儿童来说,缺觉对其的不利影响可能比你想的要严重。

    ③首先,睡眠少的儿童易患糖尿病。美国《儿科》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的儿童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分析了4500多名9到10岁英国儿童的相关数据,包括身高体重数据、血液检测结果和问卷调查表中的睡眠数据。

    ④研完结果显示,这些儿童上学日平均每晚睡眠10.5个小时,符合学龄儿童每天至少睡10小时的有关建议。总体而言,睡眠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低。平均每多睡一个小时,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2.9%,空腹血糖水平下降0.24%,胰岛素抵抗易导致2型糖尿病。

    ⑤其次,缺觉儿童记忆力差。慢性睡眠不足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具有隐匿性。睡得少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负责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海马神经功能,导致孩子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⑥短时间的睡眠剥夺造成的损害还能弥补,长时间的剥夺就会对孩子的记忆功能造成影响。在学生主观嗜睡程度不增加时,会出现简单词汇记忆和算术工作记忆水平降低。这一现象是儿童特有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现背不下来单词或课文和做数学题做得慢时,不是孩子不专心,而可能是睡得少了。

    ⑦另外,睡得晚不容易长高。生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大。现在孩子睡眠都比较少,睡得很晚,这肯定会影响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在晚上10点至12点左右分泌最多,这时候如果孩子没有进入睡眠,或者没有深度睡眠,激素分泌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生长发育肯定就不好。

    ⑧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说,儿童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廉。孩子身高除了与遗传相关外,还和很多因素相关,如内分泌、营养、睡眠、环境及疾病等。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必要条件之一,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熟睡后出现,所以想让孩子长得高,不仅要睡得多,还要睡得香。

    ⑨让孩子睡得好记住三点:

    ⑩第一,让孩子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一致的上床睡觉及起床时间,平时和周末、上学和放假作息时间相差不要超过1小时。

    ⑪第二,上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安静,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不要训斥、打骂孩子以免产生情绪液动。可以洗洗热水澡、讲些故事给孩子听。

    ⑫第三,孩子卧室内应保持安静、舒适、无灯光.不摆放电脑、电视及手机一类可能影响到睡眠的东西,不要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玩耍、电子游戏等,床只是睡觉地方。

    (选自《健廉时报》20/9年3月)

    1下列说去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睡得少会影响儿童的负责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海马神经功能。

    B.孩子身高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内分泌、营养、睡眠、环境、疾病及遗传等。

    C.《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显示,63%的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业压力是造成他们睡眠不足的原因之一。

    D.如果孩子在晚上10点至12点左右没有进入睡眠,或者没有深度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说明了中国少年儿童的睡眠现状、缺觉对儿童的危害及让孩子睡得好的方法。

    B.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总体而言,睡眠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低。

    C.在说明缺觉对儿童的不利影响时,文章采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D.“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现背不下来单词或课文和做数学题做得慢时,不是孩子不专心。而可能是睡得少了”一句中“可能”二字可以删去,不会改变句子原意。

    3阅读下面材料,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小明出现以下情况的原因。

    (链接材料)中考在即,小明为了提高成绩,夺得中考6A,每天晚上复习到深夜12点,又因为担心身体缺乏锻炼,他坚持睡前跳绳5分钟。可是开学一个多月以来,他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滑,连睡眠质量也下降了,他非常苦恼。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车票

    ①我看了看手表,是晚上七点五十分,这不是一个很晚的时间,可是在一个冬日的乡下公路上,它已经很晚,更是很黑,很晚很黑的公路上只有这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开着,我坐在它后面的车斗里,心里淌过的是一条舒展的光芒般的水流:(   )!”我在路上走了好长一段,都没有拖拉机开过来。有卡车驶过,但是卡车的架势总令我完全不指望。它是“呼”地驶过,而拖拉机是“突突突”,“突突突”的声音和速度都和缓得多,让你敢走上去拦一拦。

    ②我看着专心开拖拉机的农民,他凌乱的头发在夜风里有些飘曳,像田垄上的一小撮草,这一撮草应该有些日子没洗了,黑暗中也能看见不清洁,那时的农民男人不是经常洗头的,可是我已经不会嫌弃,我下乡在农场四年了,农场也有农民,习惯了他们的凌乱,熟悉他们不复杂的心思,比起城里人,比起读过些书的我们这些青年,他们品性的清爽面积要大得多了。我刚才朝着他招手,他立即就停下了,他应该是三四十岁了,我小心也讨好地说:“让我搭一下好吗?我是农场的知青,没有车了!”他用乡下话说:“我是到桃园的!”我说

    “好的好的,到了桃园我就下去自己走。”我要到的塘外比桃园远。先到桃园,然后到团结,然后是塘外,到了塘外我还要走五十分钟。我就这样上了车,跟着他“突突突”往前开。风不小的,路边没有什么树,出门时,外祖母让我穿上妈妈为我新买的棉风雪大衣,我说过年再穿吧,她说过年再穿干什么,晚上路上会冷。没有想到,它就真的为我挡住了很多的冷,拖拉机男人穿着粗布棉袄。我是很想往前凑过头和他说几句话,告诉他我是在西渡坐末班车回农场,可是晕了车,忍啊忍啊,后来忍不住,就下来吐,车开走了,我蹲在路边吐,吐的时候完全不想车开走了怎么办,还有那么多路,怎么回农场。吐的时候的确是胸前涌满了而脑子空无的。可是拖拉机“突突突”地开,他听不见的。我这么想,只是觉得他如果知道些情景,了解了来龙去脉,我心里会有买了一张车票的踏实,我喜欢心里踏实,不模模糊糊,含混一片。这只是我心里想,其实即使他听得见,我也不一定会真的说,那时的我,是沉默多于说话的,而且看样子,这个乡下男人也是一个言语少的人,许多男人,尤其是路上的陌生男人,往往都是言语不多,笑容少的,后来看到电影里的高仓健,我骤然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个最标准的男人!

    ③安静的冬日夜晚的乡下公路,路灯昏黄,很远才一盏,如同没有。亲切、温暖的是偶尔出现的路边人家的灯光,灯下晃动的人影甚至可以令人嗅到些气息,而这气息对于一个夜晚的路人,城里的年轻人,像是有家人般的亲切,而这时家人是不知道我因为呕吐,搭乘在一辆拖拉机上,妈妈和外祖母都已经吃好晚饭了,我出门时外祖母问:“你晚饭怎么办呢?”外祖母塞了一把大白兔奶糖在我的背包里。

    ④这时,他放慢了速度,停下,说:“到了!”

    ⑤桃园到了。我赶紧跳下拖拉机,我还来不及走到他面前对他说“谢谢”,他已经“突突突”开走了。农村人爽气,没有那么多客套。

    ⑥我往前走,还有不少路,先走到团结,再走到塘外,然后往农场走,要很晚才能到。

    ⑦可是我没走一会儿,又听见身后有“突突突”的声音。就想,这么晚了,还有拖拉机!我停下了看,开上来的就是刚才的拖拉机,他没有熄火地停下问我:“侬去哪里的?”我现在没有办法用文字写出他的乡下话的确切口音,但是心里记得住那种泥土似的感觉,温温敦敦的,厚厚湿湿,有青草味可是不黏糊。我告诉他是去砖瓦厂,他说他去运过砖头,认得的,送侬吧,这么夜了……我赶紧说,这样太烦了,他说,送侬送侬。我说,那就送到塘外吧,砖瓦厂太远了。我又上了拖拉机。

    ⑧开过团结,到了塘外,我下了拖拉机,坚决不好意思再让他送,我说我自己走,我让他有空到砖瓦厂来玩,我告诉了他我的名字,还说砖瓦厂可以洗澡的,下次来我带他洗澡,农村人洗澡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我们砖瓦厂有大浴室。因为有大浴室,每天可以洗澡,成了农场里一个很大的骄傲!他没有说什么,“突突突”就开走了。

    ⑨我走在芦苇边的泥地上,灰色的风雪大衣挡着海边的冷风,这条路上一盏路灯也没有,天上有很多星星,我走进宿舍,看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我的手表是东风牌,那时很有名的,天津手表厂生产,拖拉机男人没有来洗澡,我也知道不会来的,心里一直欠着一张很贵的票,不知道是什么价钱,很多年了。

    1填入第①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总算搭到车了   B. 终于能回农场了   C. 竟然还会有车   D. 真是太舒服了

    2读第①段和第②段,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概括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末班车回农场,途中下车吐,车却开走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了外祖母,有什么作用?

    4第⑦段和第⑧段中“我”的表现,和之前的“我”相比,有什么改变?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5本文以“车票”为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这些少数的成年人依然用孩子般的目光去观看美好的世界,他们富于想象、童心未泯、单纯率真、不计功利,生命于他们而言,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孩子般的成年人”?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