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 2、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  )

    A.基因突变

    B.表观遗传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 3、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的生长

    B.该过程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C.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 4、“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2日这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 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蚂蚁森林”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

    B.随着植被的改善,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5、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

    C.产生渴感

    D.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 7、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 8、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人有耳垂和无耳垂

  • 9、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 10、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B.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

    C.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

    D.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腺嘌呤

  • 11、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2、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由发展中国家完成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大量排放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 13、大规模饲养草食性动物的养殖场会产生大量粪便,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可用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进行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食性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

    B.牧草的绿色吸引草食动物和粪便气味吸引蜣螂都属化学信息传递

    C.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能通过粪便被蜣螂摄入体内

    D.蜣螂的活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14、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新型免疫应答方式——训练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不属于训练免疫

    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属于训练免疫

    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训练免疫

    D.训练免疫利用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 15、某居民区组织了一次灭鼠活动,基本消灭了该居民区的褐家鼠,图为灭鼠后7年内该居民区褐家鼠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得

    B.a点后数量少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b点年龄结构可能是增长型

    D.c点鼠的数量为该居民区褐家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16、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 1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 18、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19、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但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据此可推测该药物

    A.是一种不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

    B.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很可能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D.具有促进原癌基因突变的作用

  • 20、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 21、大豆中高茎P对矮茎p为显性,黄花Q对白花q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Ppqq与PpQq杂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纯合子的比例依次是(       

    A.2种   1/4

    B.3种   1/6

    C.4种   1/4

    D.6种   3/4

  • 22、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 23、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 24、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酸奶产品中乳酸菌数量不得低于1×106个。为了解某酸奶中的乳酸菌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培养基: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___(填“含碳无机物”或“含碳有机物”)。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稀释:先将样品稀释10倍,可用无菌移液管吸取5 mL酸奶样品加入盛有_________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使样品与水充分混匀。然后进行系列梯度稀释操作,得到稀释105、106、107倍的样品。 

    (3)培养与统计:吸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各0.1 mL,分别置于不同培养皿内,加入适宜温度的溶化状态的培养基,使之混合均匀,冷却成平板。每个稀释度做3个重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平板的菌落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稀释度(倍)

    105

    106

    107

    平板

    1

    2

    3

    1

    2

    3

    1

    2

    3

    平板菌落数(个)

    433

    422

    444

    78

    74

    82

    10

    6

    8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选择上述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倍的平板菌落数作为统计结果,计算出每毫升样品中乳酸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个。 

    (4)在培养时,需要将培养皿倒置,原因是____________

  • 26、下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___________

    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含放射32P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测到放射32P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

  • 27、某种二倍体昆虫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RsRr决定,红色由Rs基因决定,黄色由R基因决定,白色由r基因决定,且显隐性关系为Rs>R>r。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复等位基因RsRr的碱基数目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或“一定不相同”)。自然种群中,该种昆虫有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让红色昆虫与白色昆虫杂交,子代中出现黄色昆虫,则亲代中红色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若在一个该昆虫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三体昆虫,其基因型为RsRr,该三体昆虫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假设该三体昆虫的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两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让该三体昆虫与杂合黄色昆虫杂交产生足够数量的子代,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该种昆虫的翅型有正常翅(E)和卷翅(e)两种,相关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黄色正常翅昆虫与白色卷翅昆虫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该种昆虫体色与翅型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变异)。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横线里填结构名称)。

    1)该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_____。若将该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这能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_____

    2)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能各自独立地合成一部分酶,推测其中必有的一种细胞器是_____

    3)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_____]_____

    4)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对该活细胞组织进行染色,结果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原因是_____。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该活细胞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

  • 29、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某兴趣小组以新鲜绿色的黑藻叶为材料进行了两组实验。

    Ⅰ、下图1是用圆形滤纸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所得结果示意图(虚线示所画滤液细线位置),图2为相关色素的吸收光谱。请分析回答:

     

    1)从内向外第四条色素带的颜色为____________,其对应的吸收光谱曲线为____________

    2)分析该兴趣小组在色素提取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____________

    Ⅱ、正常操作使盖玻片下的小叶充分浸润在0.3g/mL蔗糖液中,显微镜观察结果如下。

    3)视野中各细胞质壁分离程度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

    4)如果将浸润在0.3g/mL蔗糖液中的小叶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处的颜色为____________,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需将显微镜视野调暗,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5)如果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C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__,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

  • 31、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燃烧灭菌、干热灭菌和_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 32、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泊中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3)从乙图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___________kJ

    4)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