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功学》)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B.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到东市买了骏马,到西市买了鞍鞯,到南市买了辔头,到北市买了长鞭。
C.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周敦颐)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D.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河中石兽》纪昀)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2、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她力量”是最美的时代印记。
B.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孝感市教育局和孝感各通信公司共同发起了助教助学行动。
C.中国慕课在线学习的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写出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肃/遂拜蒙母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酌(zháo) 村寨(zhài) 遵循 悲天闵人
B.遵嘱(zhūn) 修葺(qì) 毫杰 海阔天空
C.恳切(kěn) 恍惚(fū) 绎站 附之一笑
D.癖好(pǐ) 默契(qì) 蓦然 颠沛流离
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写作中恰当抒发自己的感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如《黄河颂》就属于间接抒情,效果强烈而鲜明。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重点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借此表达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C.《紫藤萝瀑布》是我国当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让人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7、下列选项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葺 执着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B.崎岖 斓语 气冲斗牛 锋芒毕露
C.赫然 怪诞 莫名其妙 颠沛流离
D.拖沓 竹蔑 刮目相看 群蚁排衙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竟不可得 竟:竟然
C.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D.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一老河兵闻之 何陋之有
C.如其言 以钱覆其口
D.求二石兽于水中 尝射于家圃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学者纪昀。
B.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C.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D.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一类人。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生》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你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征文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1】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2】联系文章语境,说说下面画线语句表现出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①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②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③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3】文中母亲对儿子参加创意征文赛的态度前后不同,请用简洁语言归纳母亲态度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4】儿子如此执著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5】李欢是初一1班的体育委员。运动会上,他和同学一起参加4×100接力赛的决赛。发令枪响,李欢和同学们铆足了劝,个个奋勇争先。结果以1秒之差输给了初一2班。请以李欢同学的身份,模仿下面例句中儿子的语言风格对同学们说一句话。
例句: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②从联大到云南后,他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⑧我颇具歪才,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闻先生看了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上课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只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B.因楚辞班的人不多,闻先生讲楚辞时会抽烟,然后再开讲。
C.闻先生教古代神话图文并茂,抑扬顿挫,所以非常“叫座”。
D.闻先生讲唐诗讲得最多最好的是晚唐,他能把诗和画联系起来。
【2】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表现在他参加万里长征且留胡子: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B.闻先生潜心钻研学问,表现在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专心治学,总不下楼。
C.闻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表现在他对深奥的楚辞所用笔记本很大,但他一笔不苟。
D.闻先生个人才华横溢,除讲楚辞无学生去听外,讲唐诗和古代神话却非常“叫座”。
【3】关于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正确一项是( )
A.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先生上课》,但第①段的内容与上课无关,纯属多余,可删去。
B.第⑤⑥⑦段开头一句分别概括了闻先生上课的情况,这样使文章主体部分层次清晰。
C.第⑧段写闻一多先生欣赏我是因为我帮低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
D.本文和臧克家的《说和做》一样,都写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严厉和作为战士的无畏。
1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超级智能住宅
住宅终于建成了。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有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好了,现在总算结束了,住宅竣工了,大功告成了。
住宅是丈夫为讨妻子欢心而建成的,因为妻子不爱收拾房间,而且觉得烹饪、洗涤特别麻烦,对于读服装设计的妻子来说,财务收支就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任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妙。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动开放,芬芳弥漫。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你听见了吗?”
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发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房子拿出的仍是蓝裙子。僵局持续了一个小时,妻子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只把自己闷闷不乐地锁在房间里。
过了一周,女主人又跟房子争执起来。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你怎么搞的?睡着啦?你这房子,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门呀,你怎么啦?我需要去找她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房子,我爱她!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沉默。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中央,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房子,你听到了吗?”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科学与幻想的集合体,通常以已知的科学知识与科技成就为基础,对未来的科学发展与科技成就进行深入推测。好的科幻作品应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这篇以人工智能为话题的小说即符合这些要求,小说的结尾充满悬念。男主人和房子的矛盾冲突将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将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为小说续写结尾,要求与原作的逻辑、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保持一致,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