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屏风/屏息 呼吁/气喘吁吁 鲜为人知/鲜有人迹
B.驰骋/招聘 镂空/如丝如缕 转瞬即逝/一如既往
C.出轧/倾轧 煞白/煞有介事 拾金不昧/拾阶而上
D.眩晕/炫耀 踏实/纷至沓来 避暑纳凉/木讷寡言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为其首篇。
B.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常见的谦词还有“在下”、“小女”、“家母”、“鄙人”等。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 《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其中一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A. 李先生此次演讲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赢得了台下听众热烈的掌声。
B. 近来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可谓花样百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C. 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D. 世乒赛女双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蛮横/横竖 诬蔑/竹篾 砾石/矍铄 撞骗/接踵而至
B. 苍劲/劲道 颠簸/簸箕 什么/什物 迂回/长吁短叹
C. 瞭望/燎原 缅怀/沉湎 翌日/后羿 衰竭/怒不可遏
D. 载途/记载 连翘/翘首 驰骋/招聘 拙劣/相形见绌
5、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用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 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
D. 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4)“_______,_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公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7、《傅雷家书》是作为父亲的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_________的书信,在书中他教育儿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8、文学作品阅读
跨越地平线
高尔泰
①小时候,我常坐在山坡上,望着天地交界处那一发似有似无的蓝色发呆。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越过那蓝色的边界,踏上未知与未来的起点。我想象那跨越将不是跨越,而是飞翔,直到有一天,不知不觉越过了它。
②那年我十四岁,要到苏州美专上学。先坐轮船后坐火车,路上要走三天。初出远门,家里的一切都是为我上路作准备。父亲筹钱,母亲打点行装:裁衣服、做鞋子、缝被子、熏鱼、晒虾、腌菜、泡蒜、炒米花、做芝麻糖、花生糖和各种蜜饯……边做边给我说各种事情:天冷了要自己知道多穿衣服,热了要知道脱;(1)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别穿布鞋,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睡觉要直着睡,别横着睡,把别人踢醒了,要骂你;别忘了剃头洗澡,衣服脏了就要换,换下来的衣服要马上洗,洗衣服要先抹上肥皂,泡一会儿再搓,要挨着搓,别东搓一把西搓一把……我常常听着听着就走了神,不知道还说了些什么。
③准备的东西,多得没法拿。(2)母亲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塞得我背不动了,又往外拿,拿掉一些,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让我一次一次试背,总觉得东西太少包包太重。
④后来父亲对她说,行了,让他吃点苦锻炼锻炼也好。又对我说,只怪我们穷,有钱我送你去了。
⑤上轮船的那天,父亲交给我一份备忘录,里面写着我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出了轮船码头找不到去火车站的路怎么办,下了火车如果是半夜里怎么办……这样的十几条,都是讲过了的,我觉得都不是问题。在码头上,他们拜托一个同船去当涂的熟人陈师傅照顾我,叫我要服他管。母亲给他说,这孩子海得很,别让他在船帮子上乱跑。又给我说,船上风大得很,别到舱外面去,窗子里一样看景。又对陈师傅说,这孩子爱看景,你就带他坐在窗边吧。
⑥汽笛响了,跳板撤了,母亲隔着水喊:多写点信来,一到那边就写个信来。我也想大喊一声知道了,但好像泪水已涌上了眼睛,一喊就会掉下来似的,只能点点头。船员来赶乘客进舱,下到里面,从舷窗再伸出头来望时,码头已隔得很远,但还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向我挥手。不知不觉,泪水又涌上了眼睛。船在马达声中抖动,河岸缓缓后退。不久,平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都过去了。风物依旧,新世界不新,好像旧世界的延伸,只是没有了家。
⑦黄昏时分,船在石臼湖上航行。千里水天一色,上下是新月。回首来路,落日殷红。我靠着舷窗,想家想得厉害,计算起还有几个月放寒假来了。在家里想出去,想不到一出门就想回家。更想不到,从此飘泊天涯,欲归无计,万里西风瀚海沙①。
(选自《寻找家园》)
(注释)①万里西风瀚海沙:出自“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这几句词意思为: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简洁语言梳理文章脉络。
小时候,我常坐山坡梦想跨越地平线——14岁我_______——父母为“我”上路做准备——离开码头时我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别穿布鞋,布鞋子泡了水,几天都晒不干,你就没鞋穿。(这句话运用了“繁笔”的写法,分析其效果。小贴士:繁笔——用较多的笔墨描摹事物,求其穷形尽相。)
(2)母亲一股劲儿往包包里塞,塞得我背不动了,又往外拿,拿掉一些,掂掂分量,又拿掉一些。(这句话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4】结尾划线句抒发了“我”怎样的情感?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