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排排巨浪接踵而来,它们翻滚着拥挤着咆哮着撕咬着,如千军万号滚滚而来。

    B.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C.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如林,水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让到过这里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连连称赞!

    D.一到晚上,这里到处播放乐曲,音量毫无节制,震耳欲聋,彻夜不息。

  • 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作者本人儿时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依次是描写春、夏、秋、冬之景的名句。

  • 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B.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吃粽子、踏青赏花、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C.《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常常重复咏唱有节奏和韵律感。

    D.我们日常读书、看报,有时会见到“子曰诗云”,其中“子”指孟子,“诗”指《诗经》。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几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默写。

    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⑤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敢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②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③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④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⑤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⑥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⑦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⑧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1选出最能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一项(   )

    A. 岩石的破坏和新生的过程。

    B. 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C.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D.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选出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

    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举例子 D. 作诠释

    3选出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   )

    A. 风吹雨打、日晒霜寒、酸类的腐蚀、水的冲击、冰的削刮、生物的破坏使岩石变成碎石、沙砾、泥土。

    B. 第①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确实有“海枯石烂”的时候,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

    C. 第⑤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 人的作用与地质作用比较起来,有时候对岩石影响的速度更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文题:那 的目光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健康,适当运用描写。不得抄袭或套作。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透露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