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尿素(H2NCON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成尿素的第一步反应为:2NH3(g)+CO2(g)H2NCOONH4(氨基甲酸铵)(l) △H1,若加入恒温、恒容容器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O2的浓度不再变化 b.NH3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e.2v(NH3)正=v(CO2)逆
3、甲、乙两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1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
(2)图2中负极为_______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由该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原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已知可简写为
,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
(3)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5、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按照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_______。
(3)稀硫酸在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_____。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 2H2 + O2 =2 H2O
② SO3+ H2O = H2SO4
③ Cu + 2Fe3+ =Cu2++ 2Fe2+
6、(1)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乙醛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和溴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有下列物质:①He;②N2;③H2O2;④CaO;⑤NaHCO3;⑥NH4Cl;⑦Na2O2;⑧SiO2;⑨MgCl2;⑩KOH。请用序号填空:
(1)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只含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只含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5)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6)不存在化学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
I.请根据下表中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回答表后问题。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原子半径(10-10 m) | 0.74 | 1.60 | 0.53 | 1.10 | 0.99 | 1.11 | 0.75 | 1.43 |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
| +2 | +1 | +5 | +7 | +2 | +5 | +3 |
-2 |
|
| -3 | -1 |
| -3 |
|
(1)元素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元素①、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元素①、③形成的18电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4)元素②、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5)元素⑤、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II.以下每小题中的电池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填写空格。
(6)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是__(填物质化学式)。若电解液体积为2L(反应过程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放电过程中外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则硫酸浓度由5mol/L下降到___mol/L。
(7)甲醛(HCHO)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
②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的流向为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③右侧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9、居民饮用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看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源水中含Ca2+、Mg2+、HCO3-、Cl-等,加入过量石灰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例如:HCO3-+OH-=CO32-+H2O 请写出另一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_____________
①只是物理过程 ②只是化学过程 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其在水中电离出的Fe2+离子被溶解在水中的O2所氧化为Fe3+,最终生成胶状沉淀,这种胶状沉淀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Fe2++ O2 + H+== Fe3++ H2O
上述反应中,每转移8mol电子,标准状况下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4)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l2是常用的强氧化剂,请你尝试写出一个合理的Cl2作为氧化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0、Ⅰ. (1)写出表示含有 8 个质子、10 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
(2)原子种类由__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由_____决定;元素的 同位素由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_________决定。
Ⅱ.有①、
、
②H2O、D2O ③石墨、金刚石④H、D、T 四组微粒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
(3)由①和④中微粒能结合成含三个原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 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11、某种以甲醇为原料以 KOH 为电解质的可充电高效燃料电池,充一次电可连续 使用较长时间。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请填空:
(1)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燃料电池的________极相连。燃料电池的正极此时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放电时:燃料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
(3)在此过程中若完全反应,当乙池中 A 极的质量增加 648 g,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通常状况下 O2________L(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按 22.4L/mol 计算)。
(4)若在常温常压下,当 3.2 g CH3OH 燃料生成CO2 和液态H2O时放热68.22 kJ,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2、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条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气体,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一小块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 |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④镁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试管,_________,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酒精灯等;
药品: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_________,AlCl3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部分与实验现象或实验方案对应的编号并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有关离子方程式 |
②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A | ________________ |
⑥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向Cu和CuO的混合物中加入0.6 L 2.0 mol/L的稀硝酸,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O 4.48 L。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1.0 mol/L NaOH溶液,恰好使Cu2+完全沉淀,将沉淀洗涤,充分灼烧后得32.0 g固体。求:
(1)混合物中Cu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混合物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
(3)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
14、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转换成颗粒污染物。研究氧化亚氮分解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在微生物催化下,硝酸铵可分解为N2O和另一种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 2N2O(g)2N2(g)+O2(g) ΔH=-163 kJ·mol -1 ,1 mol N2(g)、1 mol O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945 kJ、498 kJ 的能量,则 1 mol N2O(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kJ。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2N2O(g)2N2(g)+O2(g)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c(N2O)/mol/L | 0.100 | 0.090 | 0.080 | 0.070 | 0.060 | 0.050 | 0.040 | 0.030 | 0.020 | 0.010 | 0.010 |
①在0~20min 时段,反应速率 v(O2)为_____mol·L -1 ·min -1。
②若N2O起始浓度c0为 0.150 mol·L -1 ,则反应至30 min时N2O的转化率α=______。比较不同起始浓度时N2O的分解速率:v(c0 =0.150 mol·L -1 )______v(c0=0.100 mol·L -1 )(填“>”“=”或“<”)。
③不同温度(T)下,N2O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 T2_______T1(填“>”“=”或“<”)。当温度为 T 1 、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 t 1 min 时,体系压强 p=______(用p0表示)。
(4)碘蒸气的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 I2(g)2I(g) (快反应)
第二步 I(g)+N2O(g)N2(g)+IO(g) (慢反应)
第三步 IO(g)+N2O(g)N2(g)+O2(g)+I(g) (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 v=k·c(N2O)·[c(I2)]0.5 (k 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N2O分解反应中,k(含碘)<k(无碘)
b.第一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
d.I2浓度与 N2O分解速率无关
15、某研究小组利用含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制备硫酸铵,流程如下: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滤渣的成分为________.
(2)工业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操作Ⅱ得到的(NH4)2SO4溶液进行蒸发浓缩,需要的仪器除了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外,还需要________.
(4)如图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8NH3+10H2O=8NH+4Fe(OH)3↓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
(5)检验(NH4)2SO4溶液中含有SO的方法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