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2、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据此判断他们的调查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城市( )
公园自行车道的修建 高架修建以来的交通状况 高铁修建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
A.居住环境的变迁
B.娱乐方式的变化
C.电信网络的发展
D.交通设施的完善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跨进了航母时代。我国第一艘入列服役的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辽宁舰
C.福建舰
D.广东舰
4、“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拉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中国国民党成立
C. 中华民国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运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记录片《铁人“王进喜”》摄制组将赴实地拍摄。他们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A. 西藏阿里
B. 大庆油田
C. 辽宁抚顺
D. 河南兰考
7、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8、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D.标志着全国获得了解放
9、为梦想,凝聚共识;为梦想,汇聚力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意义是
A. 实现丁工作中心的转移
B. 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
C. 建成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D.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0、下表是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 | |
私有制经济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2、在一幅军事地图前,一些解放军将领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从图中可以看到徐州、碾庄、双堆集等地。这预示着哪场战役即将开始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中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西藏地区的和平解放
D.西藏自治区成立
14、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这是因为他(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领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领导了独立战争
D.领导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15、如图表明的信息是
A.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C.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16、小明到湖北省旅游时发现,湖北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与这些“自治州”、“自治县”设置相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7、1991年12月,日本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19年1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允许向海外派兵法案。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日本
A.谋求成为经济大国 B.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C.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下列关于图片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回归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分头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小组研究的历史人物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彭德怀
20、“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倒退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21、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3、观察《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将下列所述事件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所在地
B.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
24、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5、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6、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7、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8、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9、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30、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31、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工作中心的转移
(1)决定这件大事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时间是什么?
(2)形成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什么?
(3)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重要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哪些曲折?这一曲折过程可以使你得到哪些认识?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4、 实现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 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 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摘自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写出张謇救国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状况如何?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这一规划取得了哪些成果?
(3)材料三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主要是在哪几个行业开展的?
(4)根据材料四,在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具体指什么事件?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