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B.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
2、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
A.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在“家乡的昨天和今天”活动课上,某合作小组在展示厦门经济特区二十五周年辉煌历程时,应将厦门标注在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 华东军区海军
B. 第二炮兵部队
C. 人民空军
D. 地空导弹部队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全国共设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
A.10个
B.8个
C.6个
D.5个
6、下图水墨画,通过农民分地的场景,展现了60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运动。这场运动开展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为中国奥运会上夺得第一块的运动员是
A. 许海峰
B. 容国团
C. 李宁
D. 对亚平
8、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如图反映的是
A.加入了世贸组织,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B.成立“亚投行”,促进亚洲建设互联互通
C.设立“自贸区”,探索投资贸易创新体系
D.推进“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9、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0、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这反映了( )
A.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削弱
B.民众就业的观念转变
C.国企改革在于增强企业活力
D.肯定计划经济的作用
11、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布票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布料色彩绚丽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12、他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以他的名字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材料中的“他”指
A.邱少云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13、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4、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5、3月28日被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使西藏百万农民解放的事件是( )
A.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B.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C.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西藏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16、“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学者们对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评价。这场斗争是指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17、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一个个梦想成真主要是因为我国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外交的成果显著
18、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三通”已实现
19、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人员。下表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20、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2、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4、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的转变。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7、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9、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30、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4)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32、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谁来实现?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的起点指的哪一历史事件?
(4)“他”既是新形式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里的“他”指的是什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主要原因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6)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33、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英文字母代号填人图中对应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武汉长江大桥所在地
(2)据图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3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①处所示古文明发祥于哪条重要大河?
(2)图一中②处出现的文明古国名称是什么?
(3)图二文明古迹出现在图一①、②、③、④所示的哪一地方?曾经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文明古国又地处①、②、③、④中的哪个地方?
(4)综合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哪一点是它们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