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占路市场”那嘈杂的声音严重干扰了附近的学校,应该立即取缔

    B.这部书研究视野宏大而详尽,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之作。

    C.正是平凡的英雄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D.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 2、对名著《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B.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的希望破灭了,第一次是车还没有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C.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D.《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 3、对课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窍读记》中,回忆“窃读”的方法一部分内容倒叙,用这种记叙顺序可以增加文章悬念,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B. 《荷叶·母亲》描写了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开一谢,以白衬红,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折荷叶庇护下的幸福。

    C. 《散步》一文中,“我决定委屈儿子”,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理解,对家庭充满责任感。

    D. 《雨的四季》一文,指代雨由“她”“它”变为“你”,便于面对面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更热切,更深沉。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怎么都忘记了吗?

    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 5、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取)   人不倦(huì乎不同(jiǒng

    B.弱(léi宿()   盘卧龙(qiòng) 心有灵

    C.救(zhěng)  如()   忧心忡chōng) 鞠躬尽瘁(cuì

    D.悔(qiān)   案) 悲天人(mǐn) 忍俊不jīn

  •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B. 《台阶》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使造屋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对被人尊敬的热切渴望。

    C. 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不被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 《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B.谈笑有鸿儒   鸿:大

    C.可以素琴   调:调弄

    D.无案牍之劳   形:形状

    2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章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词考查

    (1)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2)《竹里馆》中表达诗人隐居却并不孤单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春夜洛城闻笛》中最能抒发诗人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康肃笑而遣之。

    (5)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_________

    (6)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

    (7)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偶遇“丰子恺”

    ①心灵的绿洲,精神的家园,有时踪影难觅,有时又不期而遇。

    ②最近有幸走访桐乡,事毕下榻一家宾馆。百无聊赖、恹恹欲睡之际,我走向了那几本书。

    ③书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有《缘缘堂随笔选》《丰子恺乡土漫画》《子恺风景画》。茅盾与子恺是桐乡的骄傲,宾馆放置作品让人心暖。于是我打开了丰子恺的漫画,睡意悄然退去,春风拂面而来。

    ④漫画洋溢着烂漫的童趣。在《取苹果》中,一个孩子拿不到书桌上的苹果,就把书桌的抽屉一个个拉开,变成一部人造阶梯,然后一步步爬上去,终于取到了苹果……有一天,丰子恺的孩子阿宝看到凳子光秃秃的四条腿杵在地上,于是就把自己的一双鞋和妹妹的一双新鞋给凳子穿上。正得意时,妈妈一边跑过来一边喊道:“软软的新鞋给你弄脏了!呀!你怎么没穿鞋子站在地上?龌龊了袜子!”这时,丰子恺忙给妈妈使了个眼色,叫她别过去。自己拿起画笔,迅速记录下这可爱的瞬间,于是就有了《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⑤翻阅着一页页画面,拨动着一根根心弦。尘封往事,本真童年,被画中的笔划勾起,被画中的故事重现,或是清晰完整的一幕,或是模糊残缺的片段……宛如时光流转,仿佛曙光初现,我们回到了童真的年代,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⑥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深情地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组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真实而纯洁。”“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⑦当然,丰子恺的漫画并不局限于儿童,而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故事地点主要集中在运河两岸和都市社会,题材取自农家和小市民生活。正如丰子恺自己所写到的:“后来我的画笔又改方向,从正面描写成人社会的现状了。我住在红尘万丈的上海,看见无数屋脊中浮出一只纸鸢来,恍悟春到人间,就作《都会之春》;看见楼窗里挂下一只篮来,就作《买粽子》。看见工厂职员散工归家,就作《星期六之夜》。我住在杭州及故乡石门湾,看见市民的日常生活,就作《邻人之爱》《挑荠菜》……我客居乡村,就作《话桑麻》《云霓》《柳荫》……”

    ⑧丰子恺的笔总是歌颂“社会的光明的一面”,不忍描写“残酷、悲惨、丑恶的黑暗的一面”。后来他反思,为什么“不写黑暗方面的丑态呢?于是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苦痛相、悲惨相、丑恶相、残酷相,而为它们写照。《都市奇观》《邻人》《某父子》,以及《瓜车翻覆》《大鱼啖小鱼》等,便是当时所作。后来的《战后》《警报解除后》《轰炸》等也是这类作品。”就是儿童题材,丰子恺越爱儿童的天真无邪,也就越感人间的不平,穷孩的不幸,如《高柜台》《二重饥荒》《小主仆》等作品,都是对社会的控诉。

    ⑨解放前在石门湾东市下塘有一个育婴堂,育婴堂的“接婴处”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在一堵墙上安一个大抽屉,墙外的人将婴儿放进抽屉,由墙内的人开了抽屉接了去收养。《笑涡》里,年轻的父亲准备将亲生骨肉送进抽屉时,“笑涡”荡漾在孩子的脸上;《最后的吻》里,年轻的母亲准备将亲生骨肉送进抽屉时,给了孩子最后的一吻。丰子恺在两幅画的墙脚下,都画上了一只母狗正在给小狗喂奶——这实在是一个“人不如狗”的年代!

    ⑩丰子恺的漫画,更多的是和冰心的散文一样,歌颂童真、歌颂生活、歌颂自然、歌颂真善美。他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一经刊出,带给读者一片惊喜。郑振铎赞叹道:“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意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⑪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评价丰子恺的画:“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⑫丰子恺的画里有一种韵味,有天伦之乐,有家常里短,有鸡毛蒜皮,有人间冷暖,如嚼橄榄,如品香茗,如啜甘泉,给人一种怅然,也给人一种欣然;给人一种愤然,也给人一种陶然。如《主人醉倒不相劝客反持杯劝主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等。

    ⑬丰子恺的画里有一种情爱,父子情,姐弟情,男女情,邻里情,同事情,社会情,即使是一些讽剌揭露性的,我们都可以感受其笔底那种深沉博大的至爱。如《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

    ⑭丰子恺的画里有一种声音,那是一种童声,那是一声天籁。那是一种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泉滴的声音,那是一种云飘的声音。这种声音出于千古的林泉,来自自然的旷野,发自人们的心底。如《茅店》《叫卖》《郎骑竹马来》等。

    ⑮窗外灯火阑珊,窗内春意盎然。唯有书声沙沙,唯有花开灼灼,唯有诗意潺潺,唯有爱意绵绵。我继续翻阅着丰子恺画册,继续与先生作心的交流。……

    ⑯现在,丰子恺的漫画就搁在我的床头,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翻阅丰子恺的画册并与先生作心的交流为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④段中“正得意”“跑”“喊”“使眼色”等词语再现了丰子恺创作的情景。

    C.因为不忍描写丑恶、黑暗的一面,所以儿童始终是丰子恺漫画的重要题材。

    D.作者在娓娓叙说与丰子恺偶遇的同时,领着读者徜徉于画作之间,浮想联翩。

    2阅读文章第⑨段,回答问题。

    (1)《笑涡》和《最后的吻》两幅画作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2)两幅画作体现了丰子恺创作漫画的什么主题?

    3阅读第⑪段,回答问题。

    (1)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涵咏品味,揣摩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提示:从修辞角度)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4作者为什么认为丰子恺的漫画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 1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冰凌花

    ①进入三月,东北山林依然白雪皑皑,林薮茫茫,山野一片料峭。

    ②在岑寂的柞林中,忽而,一缕缕淡淡的清芬飘来,但见残雪覆盖的林下落叶与凄迷的衰草中, 一朵朵晶莹莹、黄灿灿的花儿羞怯地向你芳唇含笑,美不可言。原来,她就是冰凌花儿。

    ③那一朵朵颤抖的小花儿披雪而出,纤尘不染,温润如玉,晶莹如冰,更似清澈的釉水结晶的瓷花儿。

    ④再细端量,那花儿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的花茎仅寸多许,与草薮一起而不争其高。娇嫩的花瓣拱护着丝丝缕缕心思骚动的花丝雄蕊和温淳的花柱雌蕊。

    ⑤此际,岑寂的柞树林里这一朵朵独守一谷宁静与清逸的小小冰凌花儿,给没有一丝儿色彩的山林陡添几许早春的光彩,这花儿悄悄叩开春天的大门,让人一下子就嗅到春天的气息。

    ⑥清代名士朱锡绶在《幽梦续影》里把各种花儿的形貌视为身份不同的美女。惟未把冰凌花比作美人,实乃一大憾事。缘由或许朱锡绶未睹冰凌花之娇容。然而,这又是冰凌花儿的世之俗缘之轻。她在北国雪野不啻笃定不移的独善其身,还默然地绽放着芳华之春光……

    ⑦对于冰凌花儿,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原来,在远古的三月初,辽东皆是冰雪欲融未融,一片荒凉寂寞的天地。为了给枯冷的山林旷野一点春天的讯息,掌管天地花草的百花仙子召集了冰凌花、映山红花、猫骨朵花三花仙子聚会

    ⑧会上,百花仙子让三花回去相约一起开花迎接春天。三花归来后,冰凌花儿立即行动起来, 率先钻出泥土,顶开落叶,抢在冰雪寒天里独自暄妍金灿灿的芳颜。

    ⑨移时,映山红花儿一看冰凌花儿抢了先,急急忙忙光着身子往外跑,在山崖在峰巅也绽开了绯红如云的脸庞。这时候,素来拖拖拉拉的猫骨朵花儿一看二花都开了,百卉皆露出了头,山也绿意盎然了,才急得满头大汗,就披头散发地从泥土里拱出来,绽开一张张毛茸茸的紫红艳艳的笑脸, 羞赧地迎接春日多许的到来。

    望着小精灵般的冰凌花儿,我感叹,在这春寒料峭的大山里,这晶莹的小花儿开得如此忘情娇媚,这分明就是山林大地千年修炼而诞生的一株花仙子,亦是嘉木百卉孕育的一株花仙子,或许还是天上的仙女滴下的一颗颗汗珠珠啊!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山际,我再次徘徊柞林下,却不见了那些花仙子。寻寻觅觅,唯见残雪掩映着满地落叶与萋萋荒草,再也看不见那花动满坡的吉光片羽了,真是不辨何处去寻仙…… ①就在我不知走向哪里寻觅时,猛然我又见到刚才曾经偎依的那株老榆树,就在它的树干下, 曾有几株冰凌花儿。我不由来到它的身下,仔细逡巡,终于寻见冰雪披离的衰草中,冰凌花用它自己的土色花萼包裹成与林地衰草同色的荒草,花仙子变成了草,怎耐得你寻寻觅觅呢!

    原来,冰凌花儿为了适应冰雪消融的寒冷气候,只在白天和煦的阳光下绽放,太阳一落山, 那花儿就被花萼合成花苞,掩去花容,变作了冰凌草。纵然那花隐了,但不失优雅,明日的风景依然如画。

    这世上花儿绽放后,还真罕见有多少能够回溯蓓蕾的呢?犹似人之青春芳华还能回溯童稚未凿的吗?

    哦,小小的冰凌花儿,冰雪世界铸炼了她北国第一花儿的一个时光又一个时光的芳华不减!

    【1】从全文看,冰凌花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2】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但见残雪覆盖的林下落叶与凄迷的衰草中,一朵朵晶莹莹、黄灿灿的花儿羞怯地向你芳唇含笑, 美不可言。

    【3】第⑦⑧⑨段使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何作用?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怯懦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神令我们愉悦……在你的经历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样的眼神呢?

    请以“一个令我____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