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照文意,给空缺处选填语句,与前半句的不匹配的一项是( )
“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哟嘿……”不知你是否听过这首动听的歌谣,它歌唱的就是我们的家乡——秀美江西。“物华天宝,景德镇瓷器兴誉遍天下; ”。它历史悠久,特产丰富,景色优美,人杰地灵。
A. 山清水秀,龙虎山风景名冠中华
B. 星火燎原,井冈山旗帜飘扬四海
C. 人杰地灵,欧阳修诗文享誉神州
D. 风淳德厚,龚全珍精神感动全国
2、下列各项中短语的类型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 妇孺皆知 中国加油 血气方刚
B.河中石兽 驿路梨花 任重道远 冠状病毒
C.耀武扬威 海阔天空 仙露琼浆 天涯海角
D.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抗击病毒 逢入京使
3、依次填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 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雨雪压迫它,让厄运 它,让不公缠绕它,恨不得把种种苦难 给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 。
A.比喻 笼罩 强加 轮回
B.比拟 弥漫 强迫 重生
C.比拟 笼罩 强加 重生
D.比喻 弥漫 强迫 轮回
4、下列各句改句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 原句: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改句:人生只要知道负责任的苦处,就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B. 原句: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原因不明、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改句:不只是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首飞的航天员也会遇上许多。
C. 原句:韩麦尔先生用足够的勇气坚持上完最后一课,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怎么不令人佩服?
改句:韩麦尔先生用足够的勇气坚持上完最后一课,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令我们每个人不得不佩服。
D. 原句: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改句: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幼稚和天真,人世间原来有一本大书,我却连第一行也读不懂。
5、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和《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供给船上热、光、动力,它是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个荒岛上秘密建造起来的。
C.《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的是:“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
D.诸葛亮的“空城计”吓跑的是司马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是关羽,“赤壁大战”是孙刘联军对曹操。
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待世界各国的新冠疫情决不能不以为然,因为它对我国的经济贸易有影响。
B.他已不是当年那个不学无术的吴下阿蒙,其个人风采及渊博知识与三年前迥乎不同。
C.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令自己感到快乐。
D.为了抗击疫情,无数劳动者冲锋陷阵、日夜不休,奋战在战“疫”的最前线。
7、下列对《骆驼祥子》的内容概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
B.虎妞知道刘四爷把车厂卖掉后,给了祥子100块钱,买了第一辆新车。
C.祥子把卖骆驼后剩下的30块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够钱后再买车。
D.祥子拉曹先生回家,被孙侦探跟踪,最后敲诈了祥子攒的买车钱。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负笈从师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任末:人名。笈(jí):书箱。庵:茅草小屋。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徒/悦其勤学 B.门徒悦/其勤学
C.门徒悦其/勤学 D.门/徒悦其勤学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负(________) (2)题(________)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任末读书时条件十分艰苦,请你摘抄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5】读了本文后,谈谈你在学习或写作上有何收获?
9、古诗文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望岳》)
(2)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3】选文写《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11、阅读《34个鸡蛋》,完成下面小题。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很小很小的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选自《中外文摘》,有删改)
【1】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
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3】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4】试比较本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和下列材料中的句子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上的不同之处。
材料: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植树的牧羊人》
12、作文
题目:难忘教室一幕
要求: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然后作文。
②若选题目一,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后再写作文。
③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600字以上的文章。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