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州十一号”像一支离弦的剑,气冲斗牛,直上云霄,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B. 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C.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都是微不足道的。
2、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空间上是自近而远,时间上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
B.首句“岱宗夫如何”写出了乍一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一句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白云层层,故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似裂。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卓越(zhuó) 丰饶(ráo)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B.震悚(sǒng) 哺育(bǔ) 晌午(shǎng) 锲而不舍(qì)
C.弄堂(lòng) 萦带(yíng) 骨碌(gū) 不可捉摸(zhuō)
D.咀嚼(jué) 模样(mú) 荒僻(pì) 酣然入梦(hān)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天夜里,我们在老乡家睡得十分香甜。(此句中,“得”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B.“热烈欢迎”“良师益友”“意志坚定”“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句是反问语气)
D.“台阶”“他们”“灿烂”“已经”(引号里的词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张中行是学者、散文家。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唐代学者、文学家。
6、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C.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D.暑假即将到来,孩子们憧憬着享受天伦之乐的样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7、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阅读也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有定评的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A. “品格”是名词, “获得”是动词,“很”是副词。
B. “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一句中“邃”的读音是“shuì”。
C. “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一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获得多大的能量”与“取得多高的成就”调换位置。
D.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渐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徙,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un yu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3)不蔓不枝:(________)
(4)香远益清:(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岀相应的句子填在下而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 兰——氤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______
【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生活态度;(乙)以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的品性。
9、按要求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悲壮惨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描写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中国的‘未来感’是中国科幻成长的肥沃土壤”
——专访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
赵宇飞、耿鹏宇
(1)一身便装、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时常带着微笑……2018 年 11 月 3 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期间,55 岁的刘慈欣刚一出现,即成为关注焦点,科幻迷们争相与其合影、索要签名,刘慈欣都微笑着一一满足。
(2)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三体》以恢宏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并于 2015 年获得了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3) 2015 年 8 月 24 日,当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里宣布《三体》荣获第 73 届雨果奖时,刘慈欣坦言有种“不真实感”。
(4)“在此之前,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位置可言,西方甚至不知道中国有科幻文学的存在。”刘慈欣说。
(5)中国科幻界普遍认为,刘慈欣的《三体》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科幻文学。随后,《三体》被译为英、法、德、西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热销,中国的科幻作品开始打破文化的陌生感走向全球大众。
(6)2016 年,另一位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国际知名度。
(7)“中国科幻作家连续两年摘得雨果奖,提升了中国科幻在世界科幻领域的地位。”刘慈欣说,此后越来越多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出版,有些还成了英文、德文畅销书,全世界对中国科幻的关注度正不断提升。
(8)但在刘慈欣看来,《三体》等中国科幻作品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9)刘慈欣说,世界级的科幻作品大多数是美国科幻作品,美国科幻作品和作家数量及群体阅读规模可占全球的 8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科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0)“中国作家协会注册作家万余名,但是经常发表作品的科幻作家只有 30 人左右,而美国活跃的科幻作家近 2000 人,差距显而易见。”刘慈欣直言。
(11)他说,中国多数科幻作品往往在国内只能卖出几千册,这说明中国科幻文学在国内还属于小众文学。科幻文学读者数量少、市场规模不大、高质量的科幻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还比较匮乏,制约着中国科幻的发展。
(12)尽管如此,中国科幻正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科幻电影将率先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据我所知,未来几年将有三四部大制作、向好莱坞大片看齐的国产科幻电影上映。”刘慈欣说,这将有力带动科幻文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13)在刘慈欣看来,中国科幻同时也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社会本身。中国的技术革命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与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20 世纪 30—50 年代情况类似。
(14)“技术进步和经济崛起让中国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未来感’的国家,这是科幻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展望未来,中国科幻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刘慈欣说。
(选自《环球人物》,2018 年 11 月 5 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刘慈欣获得第 73 届雨果奖促使西方开始逐渐了解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情况。
B. 《三体》以恢宏的笔触描述了外星文明,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C. 中国科幻作家连续两年摘得雨果奖意味着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D. 堪比好莱坞大片的国产科幻电影成为中国科幻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的新亮点。
【2】当听到获得雨果奖的消息时,刘慈欣为什么有种“不真实感”?
【3】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
【4】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中国科幻的发展态势及其促进因素。
11、“曲线救国”做编剧
李茜
不知不觉,我已经习惯了在填写自己的职业介绍时,在“作家”之后再写上“编剧”。我其实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成为编剧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小时候是个梦想很多的人,一会儿想做老师,一会儿想做漫画家,一会儿想做考古学家,一会儿又想做服装设计师……总之,一会儿一个想法,说得多了,爸妈也就不太当真了。这倒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我三心二意、喜新厌旧,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是早早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总会有一时的偏好,想去某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后来发现走不通,或者那条路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者自己根本不敢迈出脚步……总之,走不下去,便换一条路接着走。
现在作为我的职业的“写作”,最开始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爱好。我从中学开始写小说,后来有一天,大概是初三的时候,我不知怎的,一拍脑袋,跟我妈说将来想去学做电影。这在我的“一箩筐梦想”里算是一个挺新颖的职业,可能跟我当时喜欢看电影有关。当然,我妈认为这只是我又一次的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因为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儆电影是一个离我们特别远的行业,特别是在我家乡这种边陲小城,家中的亲戚朋友往上数三辈都和电影“八竿子打不着”的普通人家,做电影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知道是我对这个梦想不够坚定,还是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梦想太不切实际,总之,一段时间之后,我便把这个梦想抛在脑后,投入了新的梦想中。
后来,从高中到大学,始终把写小说作为爱好的我,却因为这点小小的坚持而逐渐走上了作家的路。发表了小说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给漫画写脚本。再后来,我参与了电影剧本的改编,也开始应邀写一些电视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反应过来,我竟然已经在“做电影”了!
请原谅我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讲述这个过程,因为这确实不是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追梦记”,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是“命”。但别误会,我并不是说这是那种天上掉馅饼式的幸运幸而是基于我个人的性格、选择、努力和时机等因素,最终汇集而成的命运轨迹。
如果我没有坚持“写作”这个爱好,如果我没有把每一次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我没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高效的学习能力……我大概都不会有机会实现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梦想吧!像我这样“曲线救国”去实现梦想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高效的学习能力。
当然,我想,每一个梦想的实现,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人们常说的,努力是1,运气是0,两者组合起来是10,但只有运气而不努力的话,就只是0。
我正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梦想之路。
(选自《读者》2019年第2期,有删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实现“做电影”这一梦想的过程。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努力是1,运气是0,两者组合起来是10,但只有运气而不努力的话,就只是O”这句话的含意的?
【3】文章以《曲线救国做编剧》为题,有何作用?
【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2、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事、物。我们向每天忙碌工作的父母致敬,我们向兢兢业业的老师致敬,我们向顽强挣扎、终于开花的小桃树致敬,我们向冲破雾霭、长途跋涉的大雁致敬……
请以“向你致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