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挚友 咀嚼 斑斓 挺而走险
B.跌起 险峻 屏障 妇儒皆知
C.独裁 督促 浊流 鞠躬尽瘁
D.嗥鸣 峭璧 慷慨 雁然勒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C.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洛浦公园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洛阳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曛(xūn) 萦带(yíng) 殷红(yān) 气冲斗牛(dǒu)
B. 昼夜(zhòu) 阖眼(hé) 兽铤(tǐng) 望闻问切(qiē)
C. 校对(xiào) 小楷(kǎi) 草率(shuà) 深恶痛绝(wè)
D. 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力挽狂澜(lán)
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郾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
C.“闻说鸡鸣见日升”,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为下句蓄势。
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C.古人的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D.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如:《爱莲说》。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屏障 喧闹 诧异 家喻户晓
B.震悚 惶恐 疮疤 大庭广众
C.粗拙 晌午 拖沓 悲天悯人
D.陡峭 取蒂 告罄 姗姗来迟
8、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现荷于胡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大白诗云“清水出笑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陶后鲜有闻
(3)便欣然忘食 (4)余以为妙绝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甚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读文赏荷。
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赏荷,可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9、默写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为作战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描写边塞极其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5)《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茶是家乡醇
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荼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③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
④“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⑤“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上山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茶菜人的身影。
⑥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激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
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坡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噼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⑧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
⑨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
⑩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
⑪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⑫“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1】请简要分析②段中加点词“翻涌”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顺序?何作用?
【4】谈谈你对⑫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他是启蒙刘慈欣科幻梦的偶像……
许旸
凭《三体》成为首位摘得世界科幻荣誉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今年春节档爆款电影《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如今,刘慈欣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大IP,但你知道,启蒙大刘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是什么吗?
原来就是上世纪50年代引进出版的凡尔纳《地心游记》。读小学的刘慈欣从床底下将父亲的一箱书籍翻出来读,“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打开了窗户。也就是这些当时被视为‘不务正业’的闲书,一下子为我打开了广阔的世界,让我的想象飞出了乡村,飞出了中国,甚至飞出了太阳系。”刘慈欣记得,那是个很热的夏天黄昏,一口气读完《地心游记》,深受震撼;之后他又读到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科幻文学作品……
后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青少年时期对于经典科幻作品的大量汲取,就没有大刘日后科幻创作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源泉。
说到大刘科幻启蒙第一人,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出自他手。
当然,高产并不是他唯一的标签,既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一是可怕的想象力。并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更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估。
回头去看凡尔纳所在的150年前的欧洲,进化论刚刚被提出,元素表还在门捷列夫的脑子里,诺贝尔还在玩火,电还没有进入工业取代蒸汽动力,更不要说各种基于电能的技术了。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啥都没有。中国那个时候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和抗击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那时候凡尔纳的书里已经有了什么呢?
有伟大的潜艇鹦鹉螺号,有罗比尔的直升飞机信天翁号,有巨大的钢铁浮岛,有磁悬浮的高速铁路,有太空旅行……有些即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大多最终成为了现实。他的小说不仅是科学的幻想,更是科学的预言。如果不是穿越者,那只能说明,凡尔纳站在1860年代,对未来百多年科技发展,有着透彻的认知。
也难怪法国科学家奥泰胜曾说:“现代科技只不过是他的预言附之实践的过程。”
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原因在于,他有着生动的文笔。在他的书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19世纪中期科技大爆炸年代那令人无比向往的热情——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地心去、到宇宙去,没有任何地方能够阻挡主人公的脚步,只要我们有想去的热情。
在他的故事里,这个世界有苦难,有风险,甚至有死亡。但永远不缺少的,就是勇气,勇气是引领我们每个人投入科学之路,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必须要素。
(选自《文汇报》2019年03月16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我落后尼摩船长二十步的距离,这时我看到他突然转身向我扑来,用他强有力的手将我按倒在地。同时他的伙伴也把康塞尔扑倒。起初我不知道突然袭击是什么原因,但是我看到船长也躺在我身边一动不动,才安下心来。
我平躺在地上,正好躲在一丛水藻后面。当我抬起头,就窥见两团庞然大物声势浩荡地从我跟前游过,闪着磷光。
我血管里的血都凉了!我们正躺在两只可怕的鲨鱼身下。这可是大青鲨,一种致命的食人鲨,巨大的尾巴,暗淡的眼神,口鼻部周围布满圆孔,分泌出磷光物质。这种怪兽可以用它的铁颔轻易将人搅成肉酱!我不知道康塞尔是不是还惦记着分类,但是我看着他们银白的肚皮,长满尖齿的血盆大口,一点儿科学的兴致都没有——作为弱者的恐惧远压过一个自然历史学教授的专业兴趣。
幸运的是这种食肉动物的视力不怎么样。它们径直游过,没注意到我们。棕色的鱼鳞从我们身边擦过。我们奇迹般的躲过此劫。
在鹦鹉螺号的电灯指引下,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船边。外门已经打开,我们鱼贯而入,尼摩船长最后关上舱门。然后按下按钮,我听见水泵启动的声音在船内响起,身边的水位慢慢下降,几分钟后舱内水就排空了。里面的舱门开启,我们回到军火库中。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为童年时期的刘慈欣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幻世界的大门。
B.儒勒·凡尔纳创作了许许多多经典的科幻作品,高产,是他身上诸多标签之一。
C.直升飞机、太空旅行……凡尔纳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最终都成为了现实。
D.凡尔纳的作品不是冰冷冷的数字和原理,而是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出现了一个陌生词汇“赛博朋克”。网络对这个词作了如下介绍,根据语境,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借助外语发音演变成的外来词。
B.这代表了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
C.其反映的时间与现实有极大的距离。
D.其塑造的人物对未知世界充满热情。
【3】作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文章概括并结合链接材料分析。
1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有人及时给出了解答,这是一种幸福;面对成长中的困惑,有人及时指明了方向,这是一种幸福;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梦想,这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
请以《幸福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