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校园欺凌问题出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 ② 遏制校园欺凌的板子就不能 ③ 打在一方身上。新的立法 ④ 要制定包含各方的责任清单,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同时 ⑤ 要明确“预防和治理以预防为主”“惩罚和教育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唯其如此, ⑥ 能确保更多的孩子被“拉回来”,而不是被“推出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由于 因此 仅 / 并 方
B. / 所以 只 既 也 就
C. 由于 因而 / 不仅 又 方
D. 既然 / 仅 既 还 才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处,又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 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 B. 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
C. 贯穿 颠扑不破 聚集 D. 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赊店古镇地处中原腹地,为水陆交通要道和九省商品集散地,终日来往于此的客商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明清时期此地即成为“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繁华巨镇。
②昆虫学家胡经甫在大学任教期间为中国生物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老一辈的科学家中不乏其门墙桃李,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皆出自他的门下。
③曾几何时,他们是形影不离的童年玩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日子如海边的贝壳,数也数不完。三十年过去,往昔的朋友与自己天各一方,再难相聚。
④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秦火火等人因涉嫌利用网络制造、传播谣言而被依法刑事拘留。
⑤尽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但近年来盲目的“英语崇拜”却让那些珠圆玉润、形象饱满的文字越来越被忽视。
⑥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意,根本不知道“药驾”的危害性有多大。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③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为中国诗人和诗歌读者熟知。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5、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造型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B.设计者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
C.“冰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雪相融,象征瑞雪兆丰年,表达对奥运健儿收获满满的美好祝福。
D.整体形象酷似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诃夫小说选。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她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的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选取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化。
B.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呼应,表明是“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人生。
C.“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其渺小等原因,所以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D.小冯同学在生活的浪潮中不断尝试,努力进取。她四十年的人生变化,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也凝聚着昂扬振奋的时代精神。
【2】“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3】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不可废也;_______,如之何其废之? (《论语》)
(2)白露横江,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故九万里,_________,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人民经常在饥饿和温饱之间徘徊,因此历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都渴望和赞美那短暂的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的生活。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孔子就曾倡导“暮春者,春服既成,①__,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____,咏而归”的政治理想。初唐四杰的王勃通过《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③____;④____,青雀黄龙之舳”描绘出了大唐的国富民丰。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治理有方,与民同乐。在《醉翁亭记》里他描绘百姓和乐的场景:“负者歌其途,⑤__,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⑥____,滁人游也。”然而更多时候人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新中国建立后,才逐步实现全社会的脱贫和共同富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你站在天安门前,面对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倍加缅怀为新中国建立牺牲的英烈们,诚挚祝愿他们在天之灵永垂不朽:⑦____,⑧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粉身碎骨也不悔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表达了择师的标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盘盘焉,_______________,蜂房水祸,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寢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__《论语 卫灵公》
(8)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句子来述说思与学的关系,《论语·为政》则用“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阐述这种关系。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紧密相连,写出了亡国孤臣的飘零沉痛之感。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 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
①弢: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世称“郭汾阳”。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 颔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 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 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2】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 举茂才异等。累迁知谏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搬乐。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差。”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会契丹屯兵境上,朝廷择使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执政荐弼。弼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既至,见契丹主,曰:“北朝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主惊曰:“何谓也?”弼曰:“今中国精兵百万,北朝能保其必胜乎?就使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主大悟,首肯者久之。迁翰林学士,恳辞,曰:“增岁币非臣本志,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为谗人所间,出知青州。河朔大水,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弼皆招纳之,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率五日,辄遣人持饭糗慰籍。有劝此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弼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万人之命哉!”明年,麦大熟,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帝闻之,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 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元丰六年甍,年八十。赠太尉,谥日文忠。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才,汉代有察举科目“秀才”,后因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
B.岁币,每年朝廷向外族或地方向中央交纳的钱物,这里指给辽的钱物。
C.河期,河是指黄河,朔指东方,故用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
D.廪,指米仓,也指仓中的米,常与“仓”连用,泛指储藏粮食的仓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勤奋好学,才干受到赏识。他专心学习,气量宽宏;范仲淹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晏殊看到他的文章后,将女儿嫁给他。
B.富弼直言进谏,努力开阔言路。他曾建议朝廷停止宴乐,皇帝因为他越职言事不予采纳,后来皇帝感到后悔,解除了对他的禁令。
C.富弼慷慨出使,胆识能力兼备。他在其他官员都不敢出使契丹时,接受举荐,身赴契丹;他能言善辩,说服契丹君主放弃攻打北宋。
D.富弼冒祸救灾,方法垂范天下。他在受到猜疑和打击的情况下,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广纳流民,妥为安置,救灾方法被天下效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2)明年,麦大熟,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
15、作文:
村里有个放羊娃想捉弄大家,对着山下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放下手中农活,冲上山救他,发现受骗了,都很生气;放羊娃捉弄大家两次以后,农夫们都不相信他了。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娃大喊“狼真的来了!救命啊!”没有人相信,最后,放羊娃的许多羊被狼咬死了。
这个古老的故事对今天的人们辨别事情真伪有很多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