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B.《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C.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将“购置了”改为“购置的”)
D.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约定
B.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前往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因此
3、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_____________。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②①
4、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孩子们享受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节日,但就是这一天,北京正式进入汛期。
B. “姚伯齐焦墨山水展”中,一幅长达70米的山水画《三峡魂》因气势恢宏而格外引人注目。
C. 活动现场,展板上一幅幅图片吸引着广大职工,吸烟的严重危害令他们难以相信,手足无措。
D. 天寒地冻,遇到陌生老人不慎落水,你会不假思索地跳下去救人吗?青阳县就有这么一位无名英雄。
5、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目前① 保险公司都要求车主在48小时内报案。超过48小时报 案,手续会更繁琐:本主② 将理赔资料寄往保险公司总部,由理赔员核对伤痕,且很有可能被拒 赔③ 不予全部赔偿。④ ,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要求保留气象证明,⑤ 当地当日或次日的报纸以及网站气象新闻等。目前很多45店或是修理厂都可以帮车主提供气象 证明.部分保险公司理赔中心也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⑥ 信息互换机制。在一些省市,保险监管 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主动获取气象灾害消息,避免要求被保险人提供气象证明。
|
|
|
|
|
|
|
A | / | 需 | 甚或 | 还有 | 譬如 | 的 |
B | 大部分 | 须 | 或者 | 此外 | 譬如 | 了 |
C | 大部分 | 会 | 或者 | 因此 | 假如 | / |
D | / | 可 | 和 | 于是 | 倘若 | 了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十八岁的电影
红鸟
清明节又到了,坐在家里,一阵落寞,就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十八岁的电影。
十八岁那年,我在陈城读高中。离开了家,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了束缚。那时,接触了一帮子小混混,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时不时地打个小架、谈个恋爱,成绩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日子过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蹲在铁道边抽烟,你一言我一语地胡喷大侃,正巧父亲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当时他戴着大檐帽,车后座带了一壶油。我想坏了,烟在手里也扔不及了。可是父亲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停留,哗啦一下就过去了。
高一下学期,父亲开始肚子疼痛,头冒冷汗,他舍不得去医院,因为那需要一大笔开销,就自己去药店拿点止疼片吃,日子久了,病情就加重了。他自己偷偷跑到医院,拍个片子,医生一看,纷纷咬耳朵,父亲就知道坏了,他最终还是知道了病情:胃癌晚期。
在市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转到了省医院,每天都是挂吊针、喝中药。有时候我妈陪着,有时候就他自己。我决定逃学去郑州看望他。
到了医院,他正躺在病床上,面黄肌瘦,胡子也好久没有刮了。看到我来了,他很吃惊,问我,你怎么来了。我说,就是想来看看你。病房里没有其他人,他那天下午精神很好,慢慢地坐了起来,和我聊他以前经历的事情,讲我小时候如何调皮,讲他年轻的时候如何追我母亲,还和我讲如何做人。最后,他让我帮他换上新衣服,他说要带我去看一场电影。
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坐在3 排的5 号和6 号,电影开始之前,父亲递给我一支烟。我愣住了,没有敢接。他说,抽吧。我颤抖着双手接过,却并没有点着。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抽过烟,一直到现在。
那天放的电影是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讲述的是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仍不放心,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起初,父子两人因为长期隔膜只默默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村民尤其一个漂亮女孩的接触,两人渐渐打开话匣,对彼此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也明白了父亲深沉的爱,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
影片里最让人动情的场景,应该是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那一段吧。儿子对父亲说,你背我那么多次,现在我长大了,应该我背你了。父亲伏在儿子的背上,一个山一样的男子,就那样湿了眼睛。我承认,我也感动了,眼睛湿润了。
电影散场后,已经很晚了,外面刮起了风,很冷,父亲显得很疲惫。我说,爸爸,我背你走吧。他没有说话,像个小孩子似的伏在了我的身上。我背起父亲慢慢地往医院走,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生怕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父亲的身子已经很瘦削,我感觉好轻,好轻。父亲的双手耷拉在我的耳边,一晃一晃的,是那样的无力。父亲伏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我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背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
在医院待了三天,我要回去了,父亲去送我。在火车站,他站在风里面,目送我上火车,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把从火车站买的小糕点递给了我,示意我路上吃。
一个月后,父亲病重,在医院里去世,享年49 岁。当父亲的遗体运到家里时,我竟然没有了泪水,只是久久地跪在父亲身边。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年新生入学,我都要给学生放《那人那山那狗》,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很动情,慢慢地就能听到不少学生轻微的啜泣声。我能做的,只有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让我的思绪像风筝一样,离开教室,飞到家乡的大平原,飞到父亲身边……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十八岁那年,我和几个哥儿们蹲在铁道边抽烟,被父亲看到了,但他毫无反应,这是因为在父亲看来,年轻人抽烟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B. 小说之所以把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是因为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这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C. 我十八岁那年逃学去医院看望父亲时,父亲带我去看的那场电影,寄托着父亲对我的希冀,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是一种责任的延续和传承。
D. 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都给学生播放当年父亲带我去看的那部电影——《那人那山那狗》,我是想让我的学生随电影一同了解我父亲的故事。
【2】作品是怎样叙述我和我父亲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3)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论语·述而》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意相似。
(2)《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与朋友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
(4)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 《短歌行》)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杜甫在《登高》诗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以天空、水底生灵自由的两处场景“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②在《短歌行》中,曹操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人生短暂易逝、岁月匆匆流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后面的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①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②、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③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④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⑤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辽阳征戍之地。④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⑤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浔阳江头”句以白居易秋夜闻琵琶事自比,表达谪居之苦。
C.“贺老定场无消息”写出作者为朝中无人、国势衰微而担忧。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之典,写出盛时己去的无限悲慨。
【2】清人陈廷焯评本词“无一字不呜咽”。请结合具体词句,至少选择三处,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敕建者。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也。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节选自杨慎《点苍山游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B.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C.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D.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是梵语的音译,本意指佛或佛教徒。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和尚。
B.阳:这里指华山的南面。古人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C.乙酉:指乙酉年,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同样的纪年方式。
D.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引申指帝王出行的车驾。如:跸路(跸道,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跸声(清道的吆喝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突出“有碑仆道”的细节,略写游前洞的经历,详写游后洞的经历,这些都是为后文的说理作铺垫。
B.在记游中说理是《游褒禅山记》的特色,作者阐释了“志、力、物”对于成功的意义,认为其中的“力”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C.在节选的《点苍山游记》中,作者咏唱了当年杜甫的春山相求诗并引用了诗句,是为了侧面写出汝南王碑声音的清越可闻。
D.节选的《点苍山游记》中作者或考察古迹,或引用传说,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较之《游褒禅山记》,更侧重于抒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光流转,四季更迭,每一个季节,都曾化成文字游走在文人墨客的笔端,在虛虚实实之间逗引出万千思绪。这个秋天悄然离去,其中又有多少故事、多少情思、多少感悟呢?
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