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对下列四首诗中所写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玉粽袭杏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3、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咒语 凌侮 荆棘 勠力
B.卮酒 瓦菲 宫阙 斑澜
C.榆荫 荡漾 寂廖 浮藻
D.艳影 凄惋 呕歌 笙萧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发尽上指冠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④秦兵旦暮渡易水 ⑤夜缒而出 ⑥函封之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 ⑧樊於期乃前曰 ⑨既东封郑
⑩其人居远未来 ⑪(秦王)乃朝服 ⑫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⑬群臣怪之 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⑮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⑭/②④⑤/③⑥⑧⑨⑪/⑦/⑩⑮/⑫⑬
B. ①⑭/②④⑤/③⑧⑨⑪/⑥⑦//⑩⑮/⑫⑬
C. ①⑨⑭/②④⑤⑥/③⑧⑪⑮/⑦/⑩/⑫⑬
D. ①⑨⑭/②④⑤⑥/③⑧⑪⑮/⑦/⑩⑫/⑬
5、下列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永《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B. 柳永《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C.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酿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D. 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空间之无际衬托出离愁之无限。
6、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各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B.尤为可悲的是,那些无能且浅薄的“伪文人画家”滥竽充数的同时还要“指点江山”。
C.李大爷对儿子说:“现在有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D.阿尔黛以往的言行中规中矩,可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3】解释下列词在词作中的意思。
(1)漫江:
(2)击:
(3)翔:
(4)霜天:
【4】“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
【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6】“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7】“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__”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酒祭奠江月,寄托自身旷达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月喻人,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问,表达了对于贤才的渴求。
(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点明情感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诗人嫉恶如仇,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在《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地刻画人物的内在心理,塑造出一个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情人形象。
(2)在《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4)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7)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通过夸张的手法,侧面描写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1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_____,______,_______”。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足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之志,也难免会“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烘托了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准海对雪赠傅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则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②溟渤,此处指东海。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北方席卷而来的大雪铺盖着江南的天地,气势雄浑,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
B.颔联写梅树在阳春时节开放,斗寒争艳;明亮的月光照在洁白的沙滩上,天地澄澈。
C.颔联红白色彩相间,景象妙不可言,营造了幽静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D.颈联上句运用了王子猷访戴的典故,下句写到果园,点出自已思念远在梁园的朋友。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司谏书
欧阳修
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
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
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
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节)
【注】文中范司谏即为范仲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B.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C.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D.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是指对对方的敬称。在本文中意为前者。
B.兵部: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
C.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全同于丞相。
D.布衣:布制衣服,代指平民。文中“韦带”用法、意义与“布衣”基本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谏官虽然卑微,但关系到天下得失、民生社稷,与宰相共担天下之责,因此他对范仲淹任此职寄予厚望。
B.作者提醒范司谏宰相、九卿等官员失职要受责于有司,而谏官失职会被君子讥讽,载入书册流传后世,非常可怕。
C.范仲淹刚在陈州被召之时,洛阳士大夫认为他必能在朝堂之上论争。但后来一直未听闻到他进言,作者感到疑惑。
D.作者对布衣韦带之士因出身贫寒、不被任用而未能进言的人生境遇感到惋惜,借此文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
(2)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精彩而坚实的脚印,和心灵得到启迪与思考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中,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成长的足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