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扬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

    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寓于书法之中

    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

    A.③②⑥⑤④① B.③⑥①②④⑤ C.⑥①③⑤②④ D.⑥④⑤③①②

     

  • 2、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具告以事

    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 4、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

    ①沛公今事有急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其人居远未来

    ⑦素善留侯张良   ⑧今太子迟之

    ⑨足以荣汝身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

    A. ③④⑥   B. ①⑥⑩   C. ②⑧⑨   D. ⑤⑦⑧

  • 5、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留侯张良

    B. 范增数项王

    C. 人皆得以使之

    D. 吏民,封府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新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官·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艾,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节选自关汉卿《窦娥冤》)

    【1】下列对这部分戏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宫·端正好”一曲表明窦娥无辜受刑,却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这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B.窦娥向郐子请求绕道而行,这是因为她担心走前街被婆婆看见了会受不了,表现了窦娥的纯朴、善良。

    C.窦娥向婆婆陈述事实表明冤情,并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既增强了悲剧的气氛,也体现了她耿直的性格。

    D.这一部分戏文在表现窦娥对蒙冤受屈的悲愤之情的同时,也体现出她善良柔弱的特点,人物形象丰满。

    【2】“滚绣球”这支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军阀的蔑视之情。

    (2)《雨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丁香姑娘逐渐远去、消失在雨巷尽头的画面。

    (3)《再别康桥》中,诗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借水草表达了对母校不舍的依恋之情。

    (4)荆轲在易水送别时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的悲壮之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晋书·陶潜传》中记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由此“折腰”一词便有了屈身事人之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3)《诗经·邶风·静女》中,写女子所赠茅草采自远郊,物微而意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从弟宗一即将离开永州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残魂”且“零落”,“黯然”又加“倍”,其深意在于突出诗人的苦涩心境。

    B.第二联以数字渲染了自己的不堪处境,有愤慨,有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C.最后一联以相思梦表达重归朝廷的希望与向往,虚实结合,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D.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自然融合。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恢传(节选)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颖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已。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已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刺举”一谓检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此处用后一意。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丧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年少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审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在司空牟融府任职期间,第五伦与乐恢是同乡,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书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4月,库尔德传奇狙击手穆萨战死,这位曾在科巴尼保卫战中一人一枪击毙两百多名暴徒的英雄,最终瞑目沙场。对此,人们不禁扼腕叹息,同时也在抱怨。抱怨暴徒的残暴,抱怨时局的动荡不安,抱怨政府的软弱无能,但你可知,当库尔德的女兵扛起步枪,当她们用行动,用她们的身躯,把黑暗挡在世界人民的身后时,她们未曾有一句怨言,也从未想过获得同情。

    现实中为什么缺少主动行动的人呢?因为当面对危难和困难时,他们选择怨言,选择抱怨,最终问题仍然存在,这些抱怨正是人生堕落的根源。

    要求: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