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②⑤①③⑥

    B.⑥⑤①③④②

    C.⑥①⑤③④②

    D.④②①⑤③⑥

  • 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④⑧   C. ②⑤⑥⑦   D. ①③⑦⑧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讲究“考据”、“词章”“义理”,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更,三更就是半夜,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到第二天1:00。

    D.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 4、在下面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 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童大百科全书》很有意思,有一种新思路,通过讲故事带出百科知识,令人耳目一新。

    C. 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濡目染,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D. 通过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这些原先各不相干的故事就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回到初中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在校园,回忆初中时光。

    B. 贵公司的产品,很适合我校的要求,但有些细节我们不明白,特致函垂询。

    C. 老张啊,恭贺你乔迁之喜,你这楼房太漂亮了,我对你就剩羡慕嫉妒恨了。

    D. 老王康复出院时,当值护士微笑着对他说:“您老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2017年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寻“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生活,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应保护村落振兴乡村。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句子,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C.作者围绕“守护好古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及做法。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正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要见物更要见人,保护村落的基础才更坚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引用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出下列横线上的句子。

    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③子曰:“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吾往也!”

    ④子曰:“志于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于艺。”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诗人故地重游,联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玩的情景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比喻冬雪,洋溢着积极乐观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描写“古仁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篇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应该将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根据每小题的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

    (1)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长怀幽怨,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出自《论语•学而》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_”。

    (3)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影射了邵洵美,邵氏名字的由来大概与《诗经 静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姚鼐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陆  游

    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

    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

    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

    酒徒云散无消息,水榭凭栏泪数行。

    1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安流亭”表明了地点,“俟客不至”表明了诗人在等朋友,“独坐”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之情。

    B. 首联前一句从回忆过往征战的生活写起,“鬓未霜”三字点诗人已老,叙述中寄予了无限感叹与沧桑;后一句写收拾回忆过去的往事。凭吊起来竟觉迷茫,请人不免有自嘲之意。

    C. 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骑着马在斜阳夕照中路过剑阁,而马的影子被拉长;清晨则摇船伴随橹声去瞿唐。

    D. 末联写以前与自己在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消息,诗人只好在水榭上依栏潸然泪下,抒发感的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2请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如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很宠信他。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2)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梁实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其中一句或多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