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本首词上阕全部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蚓无爪牙之利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蛾眉 灵修 光怪陆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 杂糅 夙愿 屈心抑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 绳墨 鸷鸟 河清海晏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D. 昭示 邂逅 虎视耽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 ,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知识 B.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 D.谈吐风趣,渊博的学问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
⑤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校。
⑥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
A. ③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④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天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地下的泉水。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吾尝跂而望矣 则群聚而笑之
C.善假于物也 游于是乎始
D.筋骨之强 穷山之高而止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
A.蚓无爪牙之利 B.渺渺兮予怀 C.而又何羡乎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作类比,阐明借外力来学习的重要。
B.韩文以“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之句,显示了说理层进之势。
C.荀文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来论求学之道;韩文针对耻学于师的现实言从师之理。
D.选文都运用三组对比以加强论证的力量。荀文强调改善自己,韩文旨在倡导从师风气。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两句表现女子登高远眺,期盼心上人出现。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宁可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人生短暂,生命卑微渺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天下归心。
(2)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任凭小舟越过茫茫江面向远方飘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气质最接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化用前人的诗句为己所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
(4)《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
(1) 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氓》)
(2) 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 。 (《国殇》)
(3) 《迢迢牵牛星》中刻画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归园田居》中用比喻表现陶渊明向往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6)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7)______________,俯身散马蹄。(《白马篇》)
(8)雄姿英发。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9)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 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11、默写。
⑴《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⑶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
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
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
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
【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丘橓,字茂实,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行人擢刑科给事中。三十四年七月,倭六七十人失道流劫,自太平直逼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闭城不敢出,阅二日引去。给事御史劾时彻及守备诸臣罪,时彻亦上其事,词多隐护。桥劾其欺罔,时彻及侍郎陈洙皆罢。帝久不视朝,严嵩专国柄。橓言权臣不宜独任,朝纲不宜久弛,严嵩深憾之。已,劾嵩党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黩,谢淮坐免。是年,嵩败,橓劾由嵩进者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帝为黜其三。迁兵科都给事中。劾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平江伯陈王谟、锦衣指挥魏大经咸以贿进,大经下吏,王谟革任。已,又劾罢浙江总兵官卢镗。寇犯通州,总督杨选被逮。及寇退,橓偕其僚陈善后事宜,指切边弊。帝以橓不早劾选,杖六十,斥为民,余谪边方杂职。橓归,敝衣一箧,图书一束而已。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赏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不召 万历十一年秋,起右通政。未上,擢左副都御史,以一柴车就道。既入朝,陈吏治积弊八事,疏奏,帝称善。敕所司下抚按奉行,不如诏者罪。顷之,言:“臣初八台,誓扫除积弊。今待罪三月,而大吏恣肆,小吏贪残,小民怨咨,四方赂遗如故,臣不职可见。请罢斥以儆有位。”时已迁刑部右侍郎。帝优诏报之。未几,偕中官张诚往籍张居正家。还,转左侍郎,增俸一秩。寻拜南京吏部尚书,卒官。赠太子太保,谥简肃。橉强直好搏击,其清节为时所称云。
(节选自《明史·丘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不召/
B.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不召/
C.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不召/
D.隆庆初起/任礼科/不至/寻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不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或奏章上达。
B.刑部右侍郎:古代官名,为刑部副长官,明清时期分设左右侍郎。
C.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统称为“三师”。
D.谥:古代在人生前或死后封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橓刚强正直,忠君爱国。倭寇进逼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闭城不出,被劾后又上书隐瞒;丘桥弹劾其欺君罔上,张后被罢官。
B.丘橓不畏权臣,敢于直谏。严嵩当权时,丘橓直言弹劾;后又弹劾严嵩党羽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两人均因此被免官。
C.丘橓为官清廉,身无长物。他因通州盗寇之事,被皇帝杖责,后来贬斥为民解官回家时,随身之物只有一箧破衣,一捆图书。
D.丘橓见识卓著,指切时弊。被提拔为左副都御史,入朝后,向皇上上疏陈述了八项吏治积弊,得到皇上认可并下旨遵照执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部尚书张时彻等闭城不敢出,阅二日引去。
(2)是年,嵩败,橓劾由嵩进者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帝为黜其三。
14、请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