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贵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五六月是感恩的时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含辛茹苦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

    B.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中国未雨绸缪、卧薪尝胆,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C. 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D. 近阶段,注胶牛肉、人造猪耳、地沟油、毒胶囊……种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B.“元嘉草草”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庙号。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雪莱,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认为“萨德”不会对中国造成军事威胁的人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缺乏相关常识或知识积累的人,另一种则是居心叵测之人,希望以“避重就轻”的说法蒙骗中国人。

    ②这次召开小组学术讨论会时,他一个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了一个多小时.不由分说,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这种做法要不得。

    ③昆明的4月,正是鲜花饼上市的时期,市民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新鲜上市的鲜花饼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

    ④有些司空见惯的警句现在被奉为至理名言,其实这些所谓的警句最初之意并不是如此,而是在的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⑤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源泉,需要我们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创新,敢于实战,不应翻云覆雨

    ⑥内蒙古锡林浩特出现了冰柱现象,游客们不知道怎么形容,只知道自己被那些不可言传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 4、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D.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

    B.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C. 艺术团的演出,受到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曹雪芹死于何时?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得年四十五岁。胡适依据的是《石头记》甲戌本卷一正文开始时一条脂砚斋①的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壬午,便是乾隆二十七年。这似乎是不成什么问题了。但敦敏②的《懋斋诗钞》里,有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天作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问题来了。曹雪芹真在二十七年除夕死了,敦敏如何还能在二十八年上巳(农历三月三日)前三天约他去赏花饮酒?再看这本诗集排到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敦敏才有《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再把这一点与敦诚《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诗,下面注明“甲申”而且是甲申开年的第一首诗这个事实合起来看,则可推断,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次年敦教兄弟才挽吊他。

    我初次得见的《懋斋诗钞》,是个清钞本,年月次序,清楚明白,诗是编年顺录的。按诗集编序和本诗内容,可推知这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是作于癸未年春天。而其前二首的题下也正注明“癸未”二字;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一首诗,又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自丁丑越七年,正是癸未。困此敢说癸未年并无错误。

    迨后我又见到了原底稿本——圈选以备付刻的底本,事情更清楚了。底稿本是随作诗的顺序陆续抄上去,本来就是按年照月,连“编”都用不着的。这更不会错。这个底本因付刊前要删割有避忌的诗,遗有空白处,后来收藏者“燕野顽民”得到此本,见有脱粘等处,怕有零落,因此略为粘缀修整,并为此写下识语。未想这却引起有些研究者的误会,说诗集的编序不可靠了,被他搞乱了。其实全非如此。一些研究者作了些论证,想证明此本并非编年的,但都难成立。

    再说,癸未年的“上巳前三日”,正是敦诚的三十岁整寿,敦敏“代简”的含意是邀请雪芹来给敦诚过生日。又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自注说:“前数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殇,因感伤成疾。”从作诗人说这话时往前推“数月”,当然是前一年癸未年的某月里。如果曹雪芹旱在“壬午除夕”死去了,那么就成了先死的父亲因“感伤”后死的殇儿而“成疾”的怪事了,断不可通。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亦正合榫。

    不执着孤立的一点,综合地看证据和所关联的事情,我认为曹雪芹确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至于脂批的话,也许是记错了。史书、碑版、文章,误记干支的例子,多得不可胜举,不是什么稀奇事。为什么脂砚斋“壬午除夕”四个字中“除夕”二字还可信呢?这很好理解,一个人在大年除夕逝世,这样一个时间点,人们一般不会记错。

    (节选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注释)①脂砚斋:《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语作者。②敦敏、敦诚兄弟:清宗室,努尔哈赤十二子英王阿济格之后。自小结识曹雪芹,是其最好最熟的朋友。

    1本文作者认为: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作于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以下对其依据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懋斋诗钞》是编年顺录的,年月次序清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被编在癸未年作品范围内。

    B. 在《懋斋诗钞》的底稿本和清钞本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前二首诗的题下,注明有“癸未”二字。

    C. 在《懋斋诗钞》中,与《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同年的一首诗,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

    D. 《懋斋诗钞》的底本付刊时有所删割,且经收藏者粘缀修整,这才导致一些研究者认为它并非编年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曹雪芹死去后的次年,挚友敦敏、敦诚分别作了诗来挽吊他。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录于《懋斋诗钞》;敦诚作《挽曹雪芹》,录于《四松堂集》。

    B.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中的“上巳前三日”指敦诚的三十岁生日。敦敏此诗的用意,除表达对曹雪芹的思念和夸赞外,主要是邀请雪芹来给敦诚过生日,一同赏花饮酒。

    C. 曹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脂砚斋之所以误为“壬午除夕”,大概是记错了干支。这种因误记干支而弄错某人生卒时间的情形,在史书、碑版、文章中不足为奇。

    D. 根据敦诚在甲申年首作的《挽曹雪芹》一诗的自注内容,可以推知:若曹雪芹死于壬午年,那么就会出现先死的曹雪芹为其后死的儿子感伤的荒谬事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敦敏、敦诚兄弟是曹雪芹的亲密朋友,所以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有关曹雪芹的信息更显真实,据这些信息来判断曹雪芹的卒年也更可信。

    B. 周汝昌能否定胡适成说,确立“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说,是因为他利用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确作于癸未年春。

    C. 根据敦诚所说“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可以推测曹雪芹的死因:他极可能是因怀丧子之痛,感伤成疾,不治身亡。

    D. 虽然“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是史实,但若仅凭此就断定雪芹之子夭折于癸未年,则显武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要求填空。

    (1)《短歌行》化用《诗经·郑风》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踏进仙府洞门,天空辽阔、无边无际、 日月同辉, 金殿银宫熠熠生辉。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所描写的奇异仙境。

    (4)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出诗人绝不卑躬屈膝、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宏大悲凉的秋景图,暗含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感,现在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逝去,历史长河依旧滚滚向前的自然规律。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 谈笑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周瑜风流儒雅、指挥若定、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

    (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豪情满怀的言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人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下片开头借“_________”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

    (2)《荆刺刺秦王》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回答了子贡提出的“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问题。

  • 10、名句默写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箫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谈玄之风,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诗加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木刻石设喻,正反结合论证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其中正面论证这一道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面波涛汹涌,勾画出赤壁古战场险要的形势。

    (3)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宋】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朝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东府:位于金陵城中,曾是东晋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泰离麦秀: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当年的宗庙宫室长满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黍离》;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麦秀歌》。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王朝兴亡交替、创业艰辛而难以守成的历史事实,引发怀古之情。

    B.王诗颈联虚写,以丰富的想象述说前朝旧事,“东府”“后庭”的典故,表达对荒淫逸乐以致亡国的感慨。

    C.王词上片绘景,以“登临送目”统领全篇,勾勒了水、陆、空的壮阔场面;下片怀古抒情,表达深沉之叹。

    D.两首怀古之作体现了作者的学识,也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可见作者的睿智和匡时忧国的怀抱。

    【2】两首诗歌同为金陵怀古,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

    太史公自序(节选)

    司马迁

      汉之伐楚,(司马)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畏廉将军哉   独:表反问,难道

    B. 相与欢   相与:一起

    C. 耕牧河山之     阳:山的南面

    D. 小子何敢焉   让:责备

    2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B.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C.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D.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3下列对以上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的门客认为,相如惧怕廉颇,相如告诉他们说,自己总躲着廉颇是不想因私怨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B. 司马迁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这些都为他后来写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 汉朝天子开始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司马迁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

    D. 司马迁在自序中叙述了家世,说明创作《史记》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走过冬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