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举孝廉不行

    B. 从容淡静

    C. 覆盖周密无际

    D.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 2、下面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像声词,指管弦杂乱的声音。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 3、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祖道”是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中的“祖”就是“祖道”。

    B.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是指祭祀或祭拜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 《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冠是指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已成年。

    D. 年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都是这种纪年方式。

     

  • 4、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凯旋       杜撰       寒喧       不落言全

    B.窟窿       怪诞       繁衍       没精打采

    C.必竟       曙光       辖治       撒手人寰

    D.庇佑       烟蔼       恶梦       向隅而泣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②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③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④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感,但诗人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却都表现在他质朴动人的陈述中。

    ⑤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⑥治国理政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正视环境影响人、塑造人这一古老而又严肃的话题,避免陷入一傅众咻的境地。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莱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莱,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请以下面“开端”为例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开端:马兰花借钱给麻婶。

    发展:

    高潮:

    结局: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及其同学们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乡村常见的声音,表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 8、按要求填空。

    (1)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2)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北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出自白居易《涧底松》;而早在汉代,左思《咏史》就以“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他对金、张豪门是这样评价的:“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中被今人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郁积在诗人心中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两个动作行为作比喻,说明君子善于假借“天时”与“地利”等条件,能达到闻者清楚,远者见到。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作者赞许李蟠能倡行古人从师之道,因此作者“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以“____________”句引出对人物周瑜以及相关历史的描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

    (4)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情色彩浓厚的议论揭示了爱情的真谛,成为爱情颂歌中的千古绝唱。

    (5)陶潜《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比喻,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6)《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点明所要采撷美草香花,“__________”句回答了“采之欲遗谁”的问题。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②。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即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彝叟,即范纯礼,为范仲淹第三子,范尧夫之弟。三人与司马光皆有交谊。②阕:终,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春景园林和连绵的春雨,使诗人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直到夜半方醒,表达了年老不胜酒力之慨。

    C.“旁观”两句写周边的景色,游目骋怀,近处的山像象群静卧,远处则万籁俱寂。

    D.末两句点睛之笔,既表白了高洁的品质,又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委婉曲折之情。

    【2】请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色及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八年,(长孙皇后)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B.仆射,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尚书令而虚其位,设左右仆射总领尚书省事,左仆射为首相,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右仆射。

    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民以食为天,谷养育万众,土载育万物,有土方有国,粮食、土地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东宫是除正殿外等级最高的地方,作为储君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应当住在东宫,东宫在东汉以后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通达智慧,明理识体。长孙皇后从小喜爱读书,知书达理,孝顺长辈,常与太宗讨论政事,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

    B.长孙皇后目光长远,佑护宗族。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请求太宗不要任用兄长长孙无忌做宰执。

    C.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教子有方。长孙皇后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对于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不助长其奢侈之风,而是注重对他德行的培养。

    D.长孙皇后母仪天下,恪守奉公。长孙皇后罹患重病,太子关于“赦囚徒”“度人入道”的提议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拒绝,她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国家法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⑵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5】长孙皇后临终不忘嘱托太宗,请简要概括她遗嘱的要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执念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念头。执念可能成就人,也可能束缚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