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
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诠释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D.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B.彤管有苇,说怿女美。(《静女》)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B.尽管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曾经为梦想努力奋斗过,哭过,笑过,就已经无怨无悔,我们对于这样的经历来说,本身就是财富。
C.中国珠算入选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D.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本市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④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爷拜寿的人多得让人 ,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A.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应接不暇
B.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数不胜数
C.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应接不暇
D.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数不胜数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陈淏子 ① 亲自实践, ② 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并提到理论的高度。陈淏子曾举了这样的例子: ③ 有的人很喜欢养花,常常从千里之外把心爱的花带回家, ④ 不到半年就枯死了,或者再也不开花了。他说:“这是 ⑤ 不知道它的特性。 ⑥ 掌握了它的特性,没有不长的树木,没有不盛开的花草,这全凭种花人的细心观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除了 还 即使 然而 由于 只有
B. 不仅 而且 虽然 但 因为 只要
C. 既 又 / 却 由于 如果
D. / 也 固然 可是 因为 一旦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9分)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合适、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
【1】下列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的数学”应是同一概念。
B.东方数学着重的是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和步骤,可视之为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C.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1】对第1段末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 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C.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恰巧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D.中国古代首创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能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1】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不适用,摒弃它的思想方法和道路,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
C.花大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的意义重大。
D.我们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7、(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中,写杜丽娘面对美好的春天触景生情,对人生的乐事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感慨人生短暂,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慨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慨: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9、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芣苢》中描写妇女提起衣襟兜起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插秧歌》描写一家四口分工合作进行插秧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显得消极苍凉而又难掩豪放旷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李清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营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境界,并以花喻人,暗示自己相思之深。
(3)在《师说》中,作者指出了教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不忍回首沦陷区百姓已安于异族统治,竟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往事,表明收复失地已刻不容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为了提升自己,君子需要广泛地学习并不断地自我反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为例,水到渠成地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韩愈《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①。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注)①灵均:屈原之字。屈原,楚国贵族,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遇。
B.诗歌描写送别场景时,“落日”“秋风”两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3、 (二)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选自《战国策》)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B.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C.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D.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 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者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青春可以是潜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个匍匐前进的孤勇者,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
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对于“值得过的青春”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