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0年5月21日,主题为“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的首个“国际茶日”浙江杭州主场活动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启动。(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A.这是首次成功的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B.这是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C.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D.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设立并推动成功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②金融危机爆发后,那些怀瑾握瑜的珠宝商后悔不迭,因未能及时脱手,导致财富急剧缩水。
③“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④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⑤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将学校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⑥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马之千里者
B.我持白璧一双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成人文学作品向来是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很少有人知道,包括许多诺奖得主在内的很多文艺名家也为儿童创作了不少佳作,但这些作品往往被忽略。达芬奇、毕加索、梵高、亨利·卢梭、保罗·克利, 。艺术通过感觉来影响受众,但儿童并不能自动将生活经验和习惯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必须有媒介来辅助,那么故事与解读视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A. 孩童对于这些世界文艺名家来说可能有点陌生
B. 这些世界文艺名家对于孩童来说可能有点陌生
C. 孩童对于这些世界文艺名家可能有点陌生
D. 这些世界文艺名家对于孩童可能有点陌生
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木直中绳,?以为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网络基本上完成了对人的一切延伸,包括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当人们依赖网络而生活时,也几乎不假思索地依赖网络而思考。极度便利的物质世界呈现出令人警觉的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早就蔓延到了精神领域。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被提了出来:在这个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已居于高水平的网络时代,人们如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化又何以保持其原创性活力?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或许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即网络时代的文化原创性可能已经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在种种芜杂的现象之中进行辨析。其中,与原创性紧密相关,却往往被草率地置于其对立面的“二次创作”问题就具有代表性。
“二次创作”并非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而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广泛存在。如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即是对史书《三国志》的“二次创作”。元杂剧《灰阑记》更是经历了从布莱希特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到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说《肥土镇灰阑记》这般跨语言、跨文体的再创作。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一个虚拟空间里实践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
在后现代语境下,所有的创作者、所有的文体、所有的素材及创作成果都获得同等的地位。后现代多使用拼贴的手法,视“快感”——而非“崇高”——为艺术的主要追求。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广泛传播,欣赏艺术的门槛全方位降低,创作者们也真正走进了大众世界。由此,技术改造了艺术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发掘出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现象内部的原创性活力,将其与抄袭、复制等恶劣的侵权行为区分开来。“二次创作”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大众表达欲望的空前高涨。网络世界缩短了文艺作品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标准的网络原创性作品,如以连载方式发表的网络文学,其创作过程已无法脱离作者与读者评论之间的互动。而“二次创作”是一种反向的互动,扎根于原作的评论自身获得了独立生长的可能。“二次创作”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艺形式,大众不再是默认的受众,而是创作本身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以“反馈”的方式参与作品的完成,而是进一步拆解、打碎成品,并通过自己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加以重新组装。
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绝不意味着抄袭或复制,而是以自我表达为前提的创造性重构。这种创作本身的著作权如何得到保障,以及“二次创作”对原作如何使用才不会造成侵权,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引导。“二次创作”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创作权利与发表途径开放给了所有网络用户,在激活大众文艺活力的同时,也对权利边界和创作导向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是“二次创作”真正激活网络文艺原创性力量所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谭雪晴《网络文艺“二次创作”面临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人们依赖网络生活、思考,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从物质领域蔓延到精神领域。
B.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是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这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
C.网络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对原作的评论可以成为个人表达的“二次创作”。
D.“二次创作”激活了大众文艺,但也面临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的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引出了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
B.文章列举《三国演义》《灰阑记》等例子,是为了论述“二次创作”古已有之。
C.文章第四段讨论技术改造了艺术价值观,有助于挖掘“二次创作”内部原创性活力。
D.文章肯定“二次创作”的积极效果,也流露出对网络文艺原创性面临挑战的担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次创作”被置于原创性的对立面,说明当下人们没有辨析芜杂现象的能力。
B.空前高涨的大众表达欲望,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最重要的条件。
C.原创网络文学的创作必然会受到读者评论的影响,包括以连载方式发表的作品。
D.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重构,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与保护。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庭院的寂静。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诗人绝不卑躬屈膝、乐观旷达的硬汉形象。
8、(1)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3)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5)____________________,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晏殊)
(7)___________________,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同时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
(2)姚鼐《登泰山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光辉下日观峰以西诸峰颜色丰富错杂的特点,更赋予山峰以人的动态,形象生动。
(3)猿声凄厉,令人哀伤,因此猿啼被悲愁化,正如古代一首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猿的啼叫声抒写别离悲苦或人生失意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历代帝王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一典故,古人历来有颇多赞语,但也有对此有非议之人。苏洵亦在《六国论》中评论此事称:“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毛泽东《泌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泌园春·长沙》中描绘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江上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②,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③年最少,窣地④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⑤,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③庾郎,指南朝梁代时年少成名的文士庾信。这里借指离乡宦游的才子。④窣地:拂地,拖地。窣(sū),突然,出其不意。⑤王孙:贵族公子。这里指草。多年生,产于深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
B. “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
C.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D. “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的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顺畅,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E. “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有删改)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B.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C.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D.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即对尊长、贤者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文中表达苏轼对司马光的尊敬。
B.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丧,此制度称为“丁忧”。
C.巡狩,专指天子出行田猎,娱乐游逸。其意义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相同。
D.会晤,是指双方相见,会面晤谈。“无由会晤”,是古代书信中的套语,指无缘见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外出遇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
14、请以“声音的味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