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滨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2、下列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色和绿色的走廊,墙上也都有老式弯形挂衣钩;就连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的《美秋亚》和九年级甲、乙两班之间尼采的小胡子,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文规定。普鲁士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规定为:《美秋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间;恺撤、马可·奥勒留和西塞罗放在过道里;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还有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画。《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而且可以肯定,一时心血来潮在香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学生们在学校里闹的恶作剧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发烧,我在做梦。

    A.小说中“我”无法凭借环境来确认自己的位置,既因为发着烧,更因为纳粹在德国学校中的环境布置的统一性,让人无法辨识清楚。

    B.小说中无声的环境布置在潜移默化中也起着宣扬强权、武力、战争等意图,比如挂多哥的风景画是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

    C.大量陈列品的描写以重复强化艺术效果,营造了学校浓厚的艺术氛围,体现了纳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我”对这种教育的肯定。

    D.小说用一个不完整的标题,这样可以与真实的铭文相区别,斯巴达是为了保家卫国,纳粹却利用来进行侵略的军国主义教育,更有反讽意味。

  •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      次:地方     举地千里,至今      治:社会安定

    B.就砺则利    金:金属     小学而大               遗:赠送

    C.散六国之    从:跟从     木直                 中:合于

    D.术业有专    攻:学习     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  施:实施

  • 4、下列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时行笄礼而字。

    B.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C.古代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5——7时,“二更”相当于现在的7——9时。

    D.“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及升降。

  •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借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的事,肯定齐王有“不忍”之心,认为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

    B.《庖丁解牛》中,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世人,要避开错综复杂的矛盾,游刃有余地处世,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C.《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与婆婆法场泣别的情节,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品质和反抗精神,将戏剧冲突逐渐推向高潮。

    D.《雷雨》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作者巧妙地通过语言的转换,将剧中人物内心的痛苦与克制展现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美的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文学评论家谢冕认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北师大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

    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

    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

    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

    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

    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懂得修辞。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处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现代新诗处于生长期,二者不可比。

    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

    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4】材料三是围绕什么来展开分析论证?其分析论证的角度有哪几个?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百年新诗的评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表现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

    (2)《雨巷》中,最能体现诗人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雨霖铃》中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两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痛心于在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行宫改建的祠庙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认为人们早已遗忘战败的屈辱史。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中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感情,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为荆轲送行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篇名句默写

    (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东堂先晓

    毛滂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葡萄酒,旋落酴醿片。

    【注】画舫:东堂里的小斋名。潜玉:东堂里的庵名。阳春:东堂里的亭名。酴醿:一种落叶灌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扶桑(太阳)照在东堂之上,明亮而温暖,这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B.作者在“画舫”寄托啸傲山水的志趣,又“倚小楼”眺望远方以显示其心旷神怡。

    C.“水边竹畔”五句描绘东堂后花园美景,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由欣喜到悲伤的转变。

    D.作者在东堂幽美的阳春亭吟诗作赋,其文思如天上飘然飞下的半朵云彩,比喻形象。

    【2】本词结尾三句富有韵味。请从情感抒发和结构方面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司马)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徙知许州,趣入觐,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而求言诏下,光读之感泣,欲嘿不忍,乃复陈六事,又移书责宰相吴充,事见《充传》。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①劘(mò):规劝,直言劝谏。②干糒(bèi):干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B.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C.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D.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汹”,意为喧闹或纷扰不安的样子,这和《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何为而不汹汹然”的“汹汹”意思一样。

    B.条例司,与下文提到的“制置条例司”是指同一个机构,是当时主持变法的新设官署。

    C.枢密副使,宋朝负责军事的机构是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副职。

    D.青苗法,是一项变法措施,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并收取利息增加财政收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反对皇帝重用司马光,认为司马光所说的话、所结交的人都是妨害新政的,重用他,就是给持异论者树立红旗。

    B.司马光拒绝接受皇帝让他任枢密副使的任命,可以看出他更看重的是能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而不是自己的官职俸禄。

    C.司马光反复上书反对青苗、助役等新法,皇帝派使者告诉他不要谈论职责以外的事,司马光认为没有接受新任职,还可谈论。

    D.陕西宣抚使下令要求实施一系列防守措施,司马光认为当时公私都困顿疲敝,不应该生事,最终宣抚使的命令没有被执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家乡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家乡的发展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期盼。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家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令人欣喜的变化,你有怎样的经历、感受或体会?请自选角度,自主构思,展开合理想象,以“我和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