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自古就有“以水为师”的传统,其中体现的就是水赋予文化的哲学魅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中体现着人生的智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明君治国的参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以朦胧的美感表达着诗情画意的古老爱情。古往今来, 水都曾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几千年文化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A. 不论是齐家治国的理念、人生智慧的哲理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
B. 不论是人生智慧的哲理、齐家治国的理念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
C. 不论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人生智慧的哲理还是齐家治国的理念
D. 不论是人生智慧的哲理、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还是齐家治国的理念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昆虫记》的魅力,在于身为科学家的法布尔,能像哲学家一般地思考,美术家一般地欣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抒写。
B.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C.恶魔般的社会环境,一点一点地,残酷地剥削着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直到他变成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艾青诗歌中雄浑的力量、深厚的情感,是通过强烈而鲜明的意象传递出来的,如“土地”代表着祖国,“保姆”象征着光明、希望。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下列作家或作品的相关信息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渡荆门送别》——浪漫主义——青莲居士
B.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香山居士
C. 《木兰诗》——北朝民歌——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
D.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国别体——西汉刘向
5、(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 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①卒:通“猝”,突然。②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___
③存赵国________________ ④天下缟素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唐雎谓信陵君曰 太守谓谁 B. 秦王不说 俟其心说 ,则又请焉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 D. 愿终守之 百愿君之忘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乙文唐睢劝谏安陵君怎样的做人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 棠
{宋}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光彩正艳、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阐述理由。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起源地。当前重启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一带一路”沿海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是推动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打造内陆经济发展高端开放平台。地处内地的河南建起了全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构建全国首屈一指的米字型快速铁路交通网络,形成了一个东连大海、西接中亚的陆路口岸体系,开通可发车密度、货运总量、境内外集货分拔范围全国第一的郑欧班列,重新塑造全国对外开放大省地位。
8、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出师表》中“ , 。”一句表明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品格。
(8)在《论语十则》里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百年明镜季羡老
梁衡
①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②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新闻出版署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干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
③先生的住处是在校园北边的一座很旧的老式楼房,他住一层。房共两套,左边一套是他的会客间,卧室兼书房,不过这个只能叫书房之一,主要是用来写散文随笔的。我在心里给它一个名字叫“散文书屋”。一张睡了几十年的铁皮旧床,甚至还铺着粗布草垫,环墙满架是文学方面的书,他每天四时即起,就在床边的一张不大的书桌上写作。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学校里都知道,号称“北大一盏灯”。
④这套房子的对面还有一套东屋,我暗叫它“学术书房”。共两间房,全是季老治学时用的书,人要在书架夹道中侧身穿行。向南临窗也有一小书桌,是先生专著学术文章的地方。我曾带我的搞摄影的孩子,在这里为先生照过一次相。他就很慷慨地为一个孙辈小儿写了一幅勉励的字,还要写上“某某小友惠存”。他每有新书出版,送我时,还要写上“老友或兄指正”之类,弄得我很紧张。
⑤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他是在24岁那一年,人生可塑可造的年龄留洋的啊,一去10年。以后又一生都在搞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怎么就没有一点儿洋味呢?近几年基因之说盛行,我就想大概是他身上农民子弟的基因使然。他现在仍极为节俭,害怕浪费,厌恶虚荣。每到春节,总有各级官场上的人去看他,送许多大小花篮,他对这总是暗自摇头。后来我去看他,知道他的所好,就专送最土的最实用的东西。一次从香山下来,见到山脚下地摊卖红薯,很干净漂亮的红薯,我就买了一些直接送到病房,他极高兴。
⑥一次我从新疆回来,正在创作《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我谈到在伊犁采访林则徐旧事。虎门销烟之后林被清政府发配伊犁,家人和朋友要依清律出银为他赎罪,林坚辞不肯,不愿认这个罪。在纪念馆里有他就此事写给夫人的信稿。还有发配入疆,过“果子沟”时,大雪拥谷,车不能走,林氏父子只好下车趟雪而行,其子跪地向天祷告:“父若能早日得救召还,孩儿愿赤脚趟过此沟。”先生眼角已经饱含泪水。他对爱国和孝敬老人这两种道德观念是看得很重的。他说,爱国各国都爱,但中国人爱国观念更重些。欧洲许多小国,历史变化很大,惟有中国有自己一以继之的历史,爱国情感也就更重。
⑦2003年,先生病了,年初住进了301医院,后来一直以院为家。我和家人去看他,一切条件都好,但有两条不便。一是病房没有电话(为安静,有意不装);二是没有一个方便的可移动的小书桌。先生是因腿疾住院的,不能行走、站立,而他看书、写作的习惯却丢不掉。我即开车到玉泉营买了一个有四个小轮的可移动小桌,下可盛书,上可写字。先生笑呵呵地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我再去时,小桌上总是堆满书,还有笔和放大镜。后来先生又搬到301南院,条件更好一些。许多重要的文章,如悼念巴金、臧克家的文章都是在小桌板上,如小学生那样伏案写成的。他住院四年,竟又写了一本《病榻杂记》。
⑧我去看季老时大部分是问病,或聊天,从不敢谈学问。在我看来他的学问高深莫测,他大学时候受教于王国维、陈寅恪这些国学大师,留德十年,回国后与胡适、傅斯年共事,朋友中有朱光潜、冯友兰、吴晗、任继愈、臧克家,还有胡乔木、乔冠华等。他研究佛教、研究佛经翻译、研究古代印度和西域的各种方言,又和英、德、法、俄等国语言进行比较。他还研究印度古代文学,翻译剧本《沙恭达罗》、史诗《罗摩衍那》。他从梵文与其他多国文的“糖”字的考证中,竟如茧抽丝,写出一本80万字的《糖史》。
⑨有一次我带一本新出的梁漱溟的书去见他。他说崇拜梁漱溟,我就乘势问:“您还崇拜谁?”他说:“并世之人,还有彭德怀。”这又让我吃一惊。一个学者怎么最崇拜的是一个将军。他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敢说真话,这一点不简单,很可贵。”我看着他,老人端坐在小桌后面的沙发里,挺胸,两道长长的寿眉从眼睛上方垂下来。那样深沉慈祥,前额刻着的皱纹、嘴角处的棱线,连同身上那件特有的病袍,显出几分威严。我想起先生对自己概括的一个字“犟”。
⑩先生曾说:“我这一生就是一面镜子。”现在我翻着先生的著作,回忆着与他无数次的见面,先生确是一面镜子,一面百年的明镜。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出百年来国家民族的命运,思想学术的兴替,也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的人生。
(有删改)
【1】题目“百年明镜季羡老”可否改为“百年明镜季羡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2】第⑦段中为什么要写季羡林先生的“病房书屋”?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老人端坐在小桌后面的沙发里,挺胸,两道长长的寿眉从眼睛上方垂下来。
【4】作者为什么要把季羡林先生比作“镜子”?
【5】有人评价季羡林先生是“平民”大师,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或事件具体分析。
【6】当今社会旅游之风盛行,而季羡林先生留洋10年没有旅游,他认为畅游在书海之中的享受,远胜于去高山滨海旅游。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有这些“症状”,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身体器官,已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患上手机依赖症,轻则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象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长此以往,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掌上业务”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建立各种各样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因此,用不用手机有时已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从主观上看,一方面,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避免对话,或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引起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根据网易手机专栏文章改编)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 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 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D. 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2】请简要概括手机依赖症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
11、(二)幸福的玫瑰
[美国] 阿·戈登
①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②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③“没有名片,詹姆斯。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奥森老爹说。
④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但潘尼曼在医院实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美人,叫克丽丝汀。
⑤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风琴了。
⑥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我把那个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下个星期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那么散乱了。
⑦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⑧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这一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盒子递给她,说:“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奥森老爹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⑨她踌躇片刻,说:“詹姆斯,你进来一下。”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祖父的。”她说,“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花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⑩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奥森老爹那儿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的笔迹:“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十三元。已全部预付。”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⑪直到许多年过去。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跟他聊了一阵,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店的,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哦!”我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⑫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子花放进盒子,“她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汀。”
⑬“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1】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我”和凯洛琳告别时,凯洛琳为何送“我”帆船模型?
【3】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幸福的玫瑰”的意蕴。
12、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常怀感恩之心,你的人生才会宽广。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感谢老师的鞭策教诲、感谢四季的别样风景,感谢……
请以“谢谢你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材料二: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人,拥有始终不渝、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如同手握成功之钥。
材料三: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