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昆玉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B.中学生群体中,总会出现挑拨离间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影响学生的团结。

    C.其实,读书和学习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D.张三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下列词语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然   铿锵(qiāng   垂珠联珑(lóng   目眩(xuàn)神迷

    B.拾(shè)级   虔(qián)诚   蛮横(hèng)粗暴   安营扎(zhā)寨

    C.卑鄙(   瞭(liáo)望   名副()其实   行(xíng)将就木

    D.欺侮(   矗(chù)立   暴风骤(zòu)雨   瞬(shùn)息万变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限购令”这一地方细则的出台将会使房地产投资的投机行为销声匿迹,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 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而止,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C. 尽管这鞋子的款式已经不再流行,但考虑其舒适耐穿的特性,综合来说这鞋子还是差强人意的。

    D. 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 4、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岳阳楼记》两篇文章标题中的“说”和“记”都属于古代文体,“记”侧重于记叙描写,“说”则侧重于发表见解。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D.《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野草》。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③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

    1甲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一联蕴含哲理,请简要分析。

    2请对乙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一联中的“空”字作一点赏析。

    3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感情的基调不相同。甲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而乙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英雄”的解释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名著中的“英雄”形象比比皆是,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们将其称为“英雄”的原因。

    ①孙悟空(《西游记》)        ②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间的庙会

       

    ①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②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络。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⑤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⑦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唯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⑧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⑨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

    (有改动)

    【1】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3】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   (不超过150个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请围绕“低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