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需要。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铅蓄电池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则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
(2)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时发生反应: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的电极材料为_____;电极反应式:____;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被腐蚀的铜的质量为_____g。
(3)已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该电池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当6.4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
时,有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表中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IA |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
|
| ② | ③ | ④ |
|
|
3 | ⑤ | ⑥ |
| ⑦ |
| ⑧ | ⑨ |
|
(1)元素⑥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3)②、③、⑦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4)⑨元素所形成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5)⑥的单质与①、⑨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②元素与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1 min时测得剩余1.8 mol A,C的浓度为0.4 mol/L,则1 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x为____________。
(2)若反应经2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______0.8 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①升高温度
②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③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④使用催化剂
⑤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
(4)能够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A、B的浓度之比为3:1
D.单位时间内断开3n mol A-A键的同时生成n mol B-B
E.v(A)=3v(B)
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6、甲、乙两位同学用铜和硫酸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硫酸铜的方案:
方案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
方案②: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①”中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2)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_______(答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__。
7、由铜、铁和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作正极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负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电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经导线移向________________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反应来设计原电池,则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8、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从开始至2min,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__。
A.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3
B.相同时间内消耗3molA,同时生成3molC
C.相同时间内消耗3nmolA,同时消耗nmol的B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B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在某一时刻采取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速率减小的是___。
A.加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体积不变,充入A
D.体积不变,从容器中分离出A
(5)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5分钟后又建立了新平衡,发现C占平衡混合气的体积分数为,则反应物A的分解率为___。
9、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锌片是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锌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稀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_____。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2H2+O22H2O
②Fe+Cu2+=Cu+Fe2+
③CaO+H2O=Ca(OH)2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2 |
|
|
| ① | ② | ③ |
|
|
3 | ④ |
| ⑤ |
|
| ⑥ | ⑦ | ⑧ |
4 | ⑨ |
|
|
|
|
| ⑩ |
|
(1)元素⑩名称为______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元素④与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4)写出一种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5)⑥、⑦、⑨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11、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减少交通事故除遵守交通法规正确驾驶外,安全措施也极为重要。汽车的安全气嚢内一般充入的是叠氮化钠(NaN3)、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或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道路起雾与H2O分子的化学键断裂有关
B.NH4NO3、KNO3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C.NaN3不会和酸性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溶液反应
D.NaN3、NH4NO3固体在储存和使用时都必须格外小心,以免发生爆炸
(2)汽车的安全气囊内叠氮化钠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叠氮化钠的爆炸反应属于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若爆炸过程中有30mol 非极性键生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为一个化学健),则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kJ(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消耗叠氮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若安全气囊内充的是叠氮酸钠和硝酸钾,撞击时发生的反应是10NaN3+2KNO3=K2O+5Na2O+16N2↑。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同时气囊内还必须充入一定量的SiO2粉末,其在安全气囊内所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取0.55 mol·L−1的NaOH溶液50 mL与0.25 mol·L−1的硫酸50 mL置于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如图实验装置可知,缺少的一种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若改用60 mL 0.25 mol·L−1 H2SO4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则比上述实验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多”或“少”),若实验操作均正确,最少需要测定___次温度。
(3)写出用稀H2SO4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1):_________。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序号 | 硫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1 | 20.0 | 20.2 | 23.2 |
2 | 20.2 | 20.4 | 23.4 |
3 | 20.4 | 20.6 | 23.6 |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稀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稀溶液的密度1g/cm3)。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的温度 b.量取硫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13、(1) 请计算 68.4g 蔗糖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_____。
(2)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请计算用 684g 蔗糖为原料制取葡萄糖,并由葡萄糖完全转化为酒精,生成酒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_____。
14、铅的单质、氧化物、盐在现代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1中分离提纯的方法是___,滤液2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填化学式)。过程1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将PbO溶解在HCl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含Na2PbCl4的电解液,电解Na2PbCl4溶液生成Pb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
③电解过程中,Na2PbCl4电解液浓度不断减小,为了恢复其浓度,应该向____极室(填“阴”或者“阳”)加入____(填化学式)。
15、工业上常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流程如图:
(1)溶解烧渣选用的足量的酸的名称是___。
(2)固体1的主要成分是___。
(3)加入药品X后,溶液1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经过、___、___过滤等步骤得到晶体。
(5)有同学认为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你认为这一方案___(填写“可行”或“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