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下图中 A、B、C、D 分别是三种烃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D是有机物分子的_____模型(填“球棍”或者“比例”)。
(2)烃A及其同系物的分子式符合通式_____(碳原子个数用 n 表示)。
(3)下列关于烃C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分子式为 C6H6,它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从分子结构看,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
c.烃C中加入溴水,充分振荡,静置,下层无色
(4)写出 B 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该反应类型:_____。
3、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烷(CH4是一种可燃物)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 g甲烷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有_____NA个电子转移。
4、探究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
a.Na2S2O3易溶于水,能与硫酸发生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b.浊度计用于测量浑浊度的变化。产生的沉淀越多,浑浊度(单位为NTU)值越大。
(实验过程)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 5 个实验,分别测量混合后溶液达到相同浑浊度的过程中, 浑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①~⑤所得数据如图曲线①~⑤所示:
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 Na2S2O3 溶液 | H2SO4 溶液 | 蒸馏水 | ||
c / (mol·L-1) | V / mL | c / (mol·L-1) | V / mL | V / mL | |
① | 0.1 | 1.5 | 0.1 | 3.5 | 10 |
② | 0.1 | 2.5 | 0.1 | 3.5 | 9 |
③ | 0.1 | 3.5 | 0.1 | 3.5 | x |
④ | 0.1 | 3.5 | 0.1 | 2.5 | 9 |
⑤ | 0.1 | 3.5 | 0.1 | 1.5 | 10 |
(分析与解释)
(1)实验序号①中,溶液混合后Na2S2O3溶液的初始浓度______mol/L。
(2)实验③中,x =______。
(3)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4)通过比较①、②、③与③、④、⑤两组实验,可推断:反应物浓度的改变对Na2S2O3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Na2S2O3 溶液浓度的改变影响更大。该推断的证据是______。
5、有下列各组物质:①和
;②石墨和足球烯;③漂白粉和漂白液主要成分④正丁烷和异戊烷;⑤乙烯和聚乙烯;⑥
和
;⑦丙烷和环丙烷 ⑧CH3-CH2-CH2-CH3 和CH3-CH(CH3)CH3。用序号填空:
(1)____________组两者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__组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_____组两者属于同系物。
(4)____________组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_________组两者是同一物质。
6、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_________;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 |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
(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若是稀硫酸弄到手上,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这样做,理由是______________;
7、某温度时,在0.5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的A、B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求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前4分钟,A的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3)第4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v(逆);(填“>”、“<”或“=”)
(4)以下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
A恒温恒容充入He使压强增大B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C恒温恒压充入He D平衡后加入催化剂
(5)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A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A的同时生成n mol B
8、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的二价阴离子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符号。
甲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丁________。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其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
(4)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______。
(5)熔融状态下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
(6)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______。
10、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有效去除大气中SO2、NOx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氨水法脱硫就是用足量的氨水将烟气中的SO2吸收,生成的盐再进一步氧化成硫酸铵。写出上述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用亚硫酸钠吸收法可实现SO2的循环使用,步骤如下:第一步,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SO2;第二步,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亚硫酸钠。写出上述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可以氨气还原法处理NOx,生成无污染的N2。写出氨气与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环保部门为测定某硫酸厂周围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准状况下的空气2.000L(含N2、O2、CO2、SO2等),缓慢通过足量溴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0.466g。试回答: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②该空气样品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11、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分别为Am+和Bn﹣, 已知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推断:
①A和B所属周期数之差为(填具体数字)________,
②A和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用含m或n的式子表示)________,
③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
12、某黄色矿物中主要成分X仅含三种元素,不含结晶水,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X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注:适量代表该试剂恰好完全反应
(1)固体X中所含元素有Fe、S和_____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G的总离子方程式(只写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
13、燃烧11.2L(标准状况)甲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______
14、在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3COOCH3(l)和1molC6H13OH(l)发生反应:CH3COOCH3(l)+C6H13OH(l) CH3COOC6H13(l)+CH3OH(l)。测得体系中CH3OH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H3COOCH3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酸,它的结构简式为___。
(2)己醇(C6H13OH)中,含3个甲基的结构有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3)M点:正反应速率___逆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N点正反应速率___M点逆反应速率。
(4)上述反应在0~5min内CH3COOC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mol·min-1。
(5)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6H13OH的转化率为___%。
(6)N点混合物中CH3COOC6H1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
15、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 、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NH3) | 0 | 0.24 | 0.36 | 0.40 | 0.40 |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 = __________,250s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 反应达到(2)中的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变化的数值为____kJ。
(4)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