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一举动
A.有利于集中革命力量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为广州起义做了准备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那些地区的问题?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西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 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 B. 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C. 比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D. 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下图中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该成就出现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7、1956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词中的“桥”是指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沙市长江大桥 D.重庆长江大桥
8、下列对中共八大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
B.大会提出了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八大提出的路线方针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A.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B.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时间是( )
A. 三大改造完成
B. 朝鲜战争胜利
C. 三大战役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下图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天情景,它承载的主要信息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我国首艘载人飞船飞天成功
C.我国航天员实现了空中授课
D.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
12、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举措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A.1934年 B.1935年 C.1933年 D.1936年
14、下图是一张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李凯瑞很快认为这幅图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主持人应站立发言 B.开会人员应摘下头巾
C.窗口有人在偷窥 D.与会人员不应有妇女
15、香港回归之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但是,1997~2016年,香港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经济体之一。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国体制的优越性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狼子野心
16、卢作孚(重庆人)先生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生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实行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个体经营
17、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是因为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 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8、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的信息包含了: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与这一报道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
19、中国人起名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艰辛探索
20、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3、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________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6)结果:中国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____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____为国旗;采用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
25、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6、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27、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28、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9、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_______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三个阶段。
30、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1、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2、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让我们回顾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什么时期?请举出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4)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34、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二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煤炭(万吨) | 6600 | 13100 | 98 |
棉纺物(亿米) | 38.3 | 50.5 | 32 |
谷物(万吨) | 16392 | 19505 | 19 |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的表一和表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观宏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