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用a、b 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__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
(2)X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外电路中的电子________(填“流出”或“流向”)Ag电极。
(4)当有3.2 g铜溶解时,银电极增重________g。
4、把1体积CH4与4体积Cl2组成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Na2SiO3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________ ,试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水槽中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CH4 与Cl2发生的是__________反应。
5、(1)已知断开1 mol N≡N键需要946 kJ的能量,断开1 mol H—H键需要436 kJ的能量,生成1 mol N—H键放出391 kJ的能量,试计算生成2 mol NH3时会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kJ能量。
(2)当在相同的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时,它们反应对应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你所计算出的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发生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__。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__g。
7、某实验小组探究H2O2分解的速率及影响因素,在相同温度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1)上述实验方案中,探究的变量因素只有催化剂的实验组合是_____和_____。
(2)实验④过程中氧气的生成速率和时间的趋势关系如图所示,判断该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______。
(3)实验⑤:在试管中加入10mL 0.4mol/L H2O2溶液,加入固体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测得不同时刻生成O2的体积(以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假设反应过程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
①反应6min,H2O2分解了_______%。
②0至6min,以H2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H2O2)=________mol▪L-1▪min-1。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列出了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1 | ① |
|
|
|
|
|
|
|
2 |
|
|
| ② | ③ | ④ | ⑤ |
|
3 | ⑥ | ⑦ | ⑧ |
|
|
| ⑨ |
|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2)①~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写出⑥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由④形成的18电子微粒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①和③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⑦和⑨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中元素③和⑤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6的共价化合物Y,Y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Y的结构式 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均填序号)
A组:①H2O与H2O2;②金刚石与水晶;③CH3CH2OH与CH3OCH3; ④16O和18O;⑤红磷与白磷;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B组:①钨;②固态SO3;③晶体硅;④钠;⑤SiO2;⑥BaCl2;⑦硫;⑧NaCl。
(2)属于离子晶体______,属于分子晶体______,原子晶体______.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在通电一段时间后,铁电极的质量增加。
(1)写出乙中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阴极___;阳极___。
(2)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若该电源为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4)C(左)、C(右)、Fe、Ag4个电极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
11、下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___________(填名称)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向其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写出丙与液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乙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乙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与甲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6时,该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碳链最短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装置可用来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溶液的作用:___,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
(3)上图中收集氯气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如何检验氯气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中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3、M(NO3)2的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M(NO3)22MO+4NO2↑+O2↑,加热29.6g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2.24L的O2,则M的摩尔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草酸(H2C2O4)在工业上可作漂白剂、鞣革剂,也是实验室常用试剂。
(1)已知:一定温度下草酸能发生分解反应:H2C2O4(g)H2O(g)+CO(g)+CO2(g),现将0.50 mol草酸放入10 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T1、T2时进行上述反应(体系内物质均为气态),测得n(H2C2O4)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 0 | 10 min | 20 min | 40 min | 50 min |
T1 | 0.50 | 0.35 | 0.25 | 0.10 | 0.10 |
T2 | 0.50 | 0.30 | 0.18 | 0.18 | 0.18 |
①温度:T1_________T2(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②T2时0~20 min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
③以下选项中一定能说明反应还在正向进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消耗H2C2O4和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B.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
D.体系中值不变
(2)室温下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H2C2O4+KMnO4+H2SO4→CO2↑+MnSO4+K2SO4+H2O,未配平),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方案如下:
实验编号 | 所加试剂及用量/mL |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的时间/min | |||
0.6 mol/LH2C2O4溶液 | H2O | 0.01 mol/L KMnO4溶液 | 3 mol/L稀H2SO4 | ||
1 | 4.0 | 2.0 | 3.0 | 2.0 | 4.0 |
2 | 3.0 | 3.0 | 3.0 | 2.0 | 5.2 |
3 | 2.0 | 4.0 | 3.0 | 2.0 | tx |
4 | 1.0 | 5.0 | 3.0 | 2.0 | 7.6 |
①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②分析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③预测表中tx=____________min;
④该实验中若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一所示,请于图二画出t2后生成CO2的速率图像(从a点开始作图)________。
15、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图:
(1)除去粗盐中杂质(Mg2+ 、SO、Ca2+ ),加入的药品顺序正确的是____。
A.NaOH 溶液→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BaCl2 溶液→NaOH 溶液→Na2CO3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C.NaOH 溶液→BaCl2 溶液→Na2CO3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D.Na2CO3 溶液→NaOH 溶液→BaCl2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2)步骤I中已获得Br2,步骤II中又将Br2 还原为Br— ,其目的是____。写出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 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冷却水的出口为_______(填“甲”或“乙”)。
(4)已知某溶液中Cl- 、Br- 、I-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 、Br- 、I- 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填选项)。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