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赵子龙单骑救主”中,赵子龙除了保护阿斗之外,还要保护的是(  

    A.甘夫人 B.孙夫人 C.糜夫人 D.吴夫人 E.陈夫人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拼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cáo 杂 运 蛴 去其  B.ōu 哑 歌 气 金无缺

    C.xiāo 面 烟 遥自在 D.zhà   蚕 惭  令人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日升月落、草木枯荣中感受时间的律动,在蝉嘶蛙鸣、风吹叶动中_________自然的和谐,在衣食住行、日用伦常中把握社会的脉搏,这都需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育,正是要让人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从而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美育正是指向心灵的成长与建设,离不开对心灵的_______与研究。审美不仅是每个生命个体的事。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影响着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精神风貌。从人类文明史看,刚健质朴的审美,其背后是一个时代蓬勃的生机。审美活动凝结的社会文化价值,经过外化,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现实中,那些城镇中奇形怪状的建筑,那些________的“网红”产品,也都说明,我们在审美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美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的小课堂,更存在于社会的大课堂。近些年,《朗读者》这样优秀的综艺节目,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他们渲染出审美底色。而那些有着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在美育中更是_______。在这些地方举办的审美活动,使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一点一点地提升起来。

    A.聆听 观照 千篇一律 责无旁贷

    B.倾听 观照 五彩缤纷 责无旁贷

    C.倾听 关照 五彩缤纷 义不容辞

    D.聆听 关照 千篇一律 义不容辞

  • 4、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B.土地是我的母亲。

    C.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D.姐姐像妈妈一样能干。

  • 5、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四书  语录体 舍生取义 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 以时间为序  拥刘反曹  三打祝家庄

    C. 《家》  现代小说  巴金  高觉新  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  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卡西莫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你与朋友刚刚听了一场演讲,虽然你觉得演讲不是太坏,但在与别人讨论后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接受了这样的想法:该演讲几乎是垃圾。或者本来你认为这场演讲不是太好,讨论之后,却觉得这简直就是最精彩最伟大的演讲。

    ②这种情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不过了。你和你的朋友都不太喜欢这个演讲,但是你们的理由都非常微小。可所有的理由汇集在一起,就有足够的证据让你觉得你实际上很不喜欢那场演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群体成员都极力地将观念表达得比真实的感受还要极端一点,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样一来,如果你得出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场演讲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出自己更极端的观点,让大家认为你非常机敏。如果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的话,群体观点极端化将在所难免。

    ③无论在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的实验中,群体的讨论使群体原来支持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支持,而群体原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反对,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极端化。群体讨论使群体的态度倾向于朝两极方向运动,原来赞成的更加赞成,原来反对的越发反对。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为群体极化现象。

    ④群体极化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冒险偏移,另一种叫谨慎偏移。群体极化使一个群体更加谨慎还是更加冒险取决于全体初始的倾向。如果全体人在一开始倾向于谨慎,那么结果就是更加谨慎,反之,则更加冒险。

    ⑤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其原因在于:第一,群体的责任扩散。在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中,个人的责任得到扩散,个人对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下降,即使说错了或决策错误,责任是大家的,平分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就增强了人们决策的胆量,促使人们选择风险更大的决策。 第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在群体当中,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舆论评价的影响,如果个人谨慎,有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为胆小鬼,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个体大多会有意无意地偏向冒险。

    ⑥反过来,谨慎偏移更多地出现在官方的决策当中,这是因为:第一,自我保护心态。冒险总是意味着风险,而谨慎可能更为安全,因此多数人出于自我保护,更愿意偏向谨慎的决策。第二,决策内容与自己的相关性。如果决策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决策会趋于更加保守,毕竟这是自己的事情。 反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人们会更加冒险,因为无论结果怎样,自己都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⑦群体极化的后果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极端,从而无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更易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行为。群体极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对疫情产生的超乎实际的恐惧。各种民间传言的力量、私下的讨论使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更加强烈了,由此造成集体的恐惧。

    ⑧谈到群体极化现象时,不能不关注一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其逐渐成为人们包括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也变得格外重要,但是计算机并不总是带给人们积极的影响。在这样虚拟的空间中,网民通常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上通过交往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现点。因此,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对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群体倍乘器——群体极化现象》节选自刘儒德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常生活中,群体极化现象并不鲜见,它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B.无论是在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的实验中,群体的讨论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极端化。

    C.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或谨慎偏移,其原因在于群体的责任扩散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

    D.在官方决策过程当中,更容易出现多数人偏向谨慎、保守的决策的情况。这是出自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列举日常生活的情形,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引出本文的中心议题“群体极化现象”。

    B.文章在分析“群体极化现象”时,分别从“冒险偏移”和“谨慎偏移”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具体原因。

    C.文章第五自然段采用了因果论证法,第七自然段采用例证法,共同阐述了“群体极化现象”的相关情况。

    D.文章结尾较详细地谈“计算机网络中的群体极化倾向”,为了说明学生群体极化倾向特别严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你得出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场演讲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出自己更极端的观点,让大家认为你非常机敏,这样,群体观点极端化就在所难免。

    B.群体极化的后果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极端,从而无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必将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C.当前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肆虐,人们谈“疫”色变,世界各国疫情的实际情况让人们对其严重性的认识更加强烈,从而造成了集体性的恐慌。

    D.当今社会的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使得其中的观点往往走向极端,因此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对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1)姊妹弟兄皆列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2)_______________,宛转娥眉马前死。______________,旌旗无光日色薄。

    (3)归来池苑皆依旧,________________。夕殿萤飞思悄然,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梨花一枝春带雨。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能够体现君子不被别人了解时豁达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夜的静谧和月的皎洁来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

  • 10、(1) _______________ ,翼若垂天之云。

    (2) 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3)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 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

    (6) 安得广夏千万间,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7)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8)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地状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一句说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升入仙境;“______”一句,表明自己愿与明月厮守的情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表现了再行之险。

    B.五、六句由岸上引出舟中,江岸空旷荒凉、灯火明亮,只好在舟中坐待更残,盼望黎明。

    C.七、八句引发感慨,还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以致有此播迁。

    D.全诗由江上风涛写起,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情在境中,深沉悲壮,诗歌用词极其富有情感。

    2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做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行商陇蜀间,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就。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社生多习英吉利语,容调之曰:“诸君堪为贾人耳。”社生皆怒,欲殴之。广州大驵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寝

    容既明习国史,学于冀文,复通晓《说文》部居。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自念语过浅露,就炳麟求修饰。炳麟曰:“感恒民当如是。”序而刻之。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炳麟以《因明入正理论》授之,曰:“学此,可以解三年之忧矣。”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内热溲膏。炳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诘朝日加巳,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   排闼:排除阻碍

    B.镜如惭,事中寝   中寝:中止结束

    C.广州大驵冯镜如   大驵:商人买办

    D.西人遇囚无状 无状:无礼严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深得老师厚爱。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2)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

    4概括第一段中邹容的为人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生亮亮时常会想起自己曾祖父的样子。亮亮小时候对曾祖父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当老人家给他讲起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故事时,亮亮就会觉得自己的曾祖父是那么了不起,让他崇敬不已;可当亮亮纠缠父母买各种玩具和小食品的时候,曾祖父总是要“忆苦思甜”一番,加以阻挠,这又让亮亮非常不高兴,甚至觉得这老头讨厌。这时父母就会跟他说:老人家那一代老党员、老八路就是这个样。如今即将上大学的亮亮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似乎越来越理解曾祖父临终前对家人们反复叮嘱的“不要忘本啊”这句话的内涵了。

    如果你是亮亮,准备为同学做一篇主题为“不要忘本”的演讲,你准备为同学讲出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将你的演讲稿写出来。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