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第三十五回中,莺儿为宝玉结了一个什么花样的丝络?

    A.如意结 B.万字结 C.双飞燕 D.梅花络

  •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是一个四幕悲剧,故事跨度三十年,展示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的情感纠葛,戏剧冲突强烈,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之作。

    B.《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在《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读的《会真记》就是指这部作品。

    C.《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的三部作品是《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D.《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有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都一一应验。

  •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真可谓“远近山水皆有情”。

    B.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却有年轻人的朝气,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他们都主动在十字路口帮助维持交通秩序。

    C.近年房价不断上涨,可难为了那些工薪阶层预购房者,是赶快买一套新房子呢?还是继续观望一阵?

    D.“这是仅仅交给医院的,再加上乘车、住宿、吃饭,有几个农民负担得起?”周晓春代表说,“农民就近看病应该是我国农村医疗发展的一个方向。”

  • 4、以下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D.不拘于时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卒不忍独其身

    A.分之日可以死 B.吾老以及人之老

    C.汝幸而 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画海

    孙湜

    在少年的窗边,摆着一个画架,上面有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布空白的地方好像停笔了很久,油彩已经干透。

    少年画不下去,他总预感到那画布里的海会溢出来,把他家唯一破旧的渔船冲走。这是他没完成作业的借口吗?不知道。每次从住宿艺校回到海边家中,他都会把大把的时间,消磨在沙滩上。“我喜欢的果然还是海啊。”他会精心地挑选海岸上散落的美丽贝壳,大大小小的贝壳在他的简陋房间里陈列,那仿佛是他的战利品,视若珍宝。他也会没日没夜地睡觉,好像要把在画院缺的觉都补回来。只是今天他的梦不同,他在睡梦中听到了海浪拍打的声音,听到了海风呼啸的声音。他从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大海,所以一下子就惊醒了。他发现,湿咸的海风已经把窗户吹开,米色的老旧窗帘不安地抖动着,油画里的海岸线依稀可见……

    他慢慢眯着眼睛向窗外望去,惊诧地看到炭黑的乌云笼罩了天地,充斥着无比的压力。他锁了锁眉头,向屋外走去,快步找到惴惴不安的母亲,问父亲有没有出海,母亲不安地点了点头。他故作镇定地说:“没问题,相信父亲。”但是,他的手在轻轻颤抖。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等来的只是愈演愈烈的狂风和瓢泼大雨。而父亲的渔船却望穿了眼也望不见。他开始憎恨大海,疯狂地把屋子里的贝壳一股脑儿扬出窗外,诅咒大海这个喜怒无常的怪物。

    母亲已经报警到海上警卫队,而他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他多么盼望父亲可以像往常一样慢慢地从海平面不断放大,一点点来到他的眼前,和母亲炫耀今天的收获比别人多多少。他多么想他现在看到的大海还是他印象里的海,那个带来希望的、带来快乐的海。他的一丝丝心绪,汇成了一条浊浪四起的河流,冲刷着少年尚未成熟的心灵。

    天空间闪电骤然降落,泼下的雨水打在脸上,他再也看不清似有似无的海平面。泪水淹没了他的眼睛和心灵,他用力揉揉眼睛想把泪水挤出去,他想停下这懦弱的眼泪。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依靠的父亲,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相比于父亲,自己真的是太弱太弱了。他要为父亲做点什么。他想到了母亲,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看清了眼前的大海,转身一步一步地走向像往常一样在客厅的椅子上等父亲归来的母亲。

    看到儿子走过来,母亲嘴里安慰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少年就把母亲揽入他那尚未宽厚的肩膀,说道:“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

    母亲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刚刚平稳的呼吸又重新急促起来。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安,放下了坚强,剧烈地哭泣起来。此时的少年内心却平静异常。他明白了,自己也应该真正地作为家里的一分子努力做点什么,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亲人与梦想。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来到画架前坐下。他庆幸自己没有把画丢掉。他把画板立在窗前,画中景与窗中景融为一体,多了的,只是不同的天气和少年的心境。他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拿起了落尘已久的画具。他完全沉入了画中,一笔一笔地勾勒这陌生的大海。不知过了多久,当他恍然清醒时,这海已经平静了许多,当他再次将视线移到海平面,一个熟悉的白色亮点在上下飘动,他的心微微颤抖。但是,手却在画布上一笔一笔从未停止。那白点一点点变大,少年的手也在一点点加速。父亲的脸、身姿跃然于画布上。终于,父亲靠岸了,少年的最后一笔也终于完成。画中的大海一半魔鬼,一半天使,父亲在船里奋勇地扯着船帆,目光坚定地盯着少年……

    少年扔下画笔,拿着油画走出去的时候,父亲正在像往常一样,和母亲讲述着海上的事情。他的确遇到了大风浪,海浪推着他走,毫无招架之力。但是幸运的是,他被吹进了一个可以躲避风浪的海岛附近,才免去了倾覆的后果。

    少年回头望向大海,深深地凝望着,弯下腰,深深地鞠躬。他的眼泪和雨水一起落到了海滩上,最后一起流进了画布中的大海……

    “好儿子,画得真好!”父亲说。声音里虽然满是疲惫,却充满着喜悦。

    母亲不知道儿子怎么突然懂事起来。而少年知道,深深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和蔼的父亲,还有海。所有的海,他都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细腻。“他锁了锁眉头”“快步”“他的手在轻轻颤抖”等表现了少年内心感受到的压力和恐惧。

    B.小说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着墨不多却简洁传神。“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一句,体现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C.文末运用了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父亲遭遇大风浪得以幸免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展示少年成长的心路历程,丰富小说的内涵,构成小说的一大特色。

    2文中画线句子体现母亲复杂的心理,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小说中少年画的海与他看到的海相互交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他先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又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市占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与《蜀道难》的首句一样抒发强烈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B.颔联写人在栈道上走,“起”“生”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C.颈联中的“笼”字与“芳树”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春林繁茂的景象。

    D.本诗着眼于送别,全诗起承转合皆紧贴诗题,叙事状物,写景寄情,一脉相连。

    2尾联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试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B.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C.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D.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侂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作文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实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践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

    请根据以上内容,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阐释你对“为学”的看法。

    要求:(1)标题自拟;(2)议论文;(3)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