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赈济);数罟不入洿池(细密);内立法度,务耕织(致力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改变、耽误)
B.予出官二年(京官外调);谷不可胜食也(禁受);蒙故业,因遗策(沿袭);以致天下之士(招致);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贫困);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C.虽有稿暴(晒);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奋六世之余烈(发展);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老师)
D.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士大夫之族(类);余威震于殊俗(边远的地方);氓隶之人(民);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②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烦琐,作茧自缚,困住自己的手脚。
③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⑤虽然科学家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律的真正含义费尽心机,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的真理。
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D.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4、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逻辑正确、表意清楚的一句( )
A.在从前,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来过。
B.1942年,母亲在战争硝烟弥漫的华北大地上度过了她沉默、清贫的一生。
C.衡量科学技术进步的尺度,从过去的万年、千年、百年,已经变成现在的十年、一年,甚至日新月异。
D.某报刊载一篇关于哲学理论的文章,主要内容是黑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示降职的一项是(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再迁为太史今
C.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乡的胃
——秋风中的张翰事件
向以鲜
①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数百年前或更为久远的时候,一次极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比蝴蝶翅膀的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也会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比如东晋时代的张翰,他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几种简单的江南菜肴和秋风中的淡薄情绪,便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个事件是如此拥有动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张翰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冏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张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倦了官场生活,希望彦先也要三思啊。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啊!
③张翰把自己的心思对知心友人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飒飒的秋风吹了过来。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莼莱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莱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美啊!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呢?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
④不久发生政治巨变,权倾一世的齐王下了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张翰的隐退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也有人问张翰,你这样任心自适,不求当世,难道你一点也不为自己身后留名着想吗?张翰答道:要身后之名还不如要身前一杯酒呢!张翰事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秋风、菰饭、莼羹、鲈鱼脍、思乡、适志、见机。这几个基本词汇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绵远的。这几个看似平常的词语,因为张翰事件而慢慢显示出神秘的光芒。
⑤宋代的王贽在途经张翰老家吴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鲈鱼。”谓翰度时不可为,故飘然远去,实非为鲈也。如此说来,张翰见秋风起而想念家乡美味,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到了苏东坡那里,东坡对此则另有一番诠释:“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贤。”苏东坡认为张翰是一个较为彻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仅为了莼鲈而弃官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东坡把张翰的意境向上推了一层。
⑥如果仅仅是美食家的选择,那么张翰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断不会如此深远的。因此张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翰事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的天空。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客中感怀》中说:“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这月色中的孤寂情绪,以及在异乡对莼菜的回味,可说是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
⑦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中最为本质的层面。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有远见的目光,因为风云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恰如张翰所说的:乱世纷纷,祸难未已!在这样的时候,远见和隐逸几乎是人们保全自己的最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如果要给中国隐士开一桌标准的菜谱的话,那大概是离不了莼羹、鲈脍、菰饭的,当然也应有张翰好友顾荣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几种朴素的菜肴被赋予如此微妙的隐选的气质,我们再次品味之时,是否也有了异样的感觉?
⑧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之“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⑨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张翰和众多的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段,王贽认为张翰归隐不是为了口食之娱,而是他能审时度势;苏轼则认为张翰归隐是真正看透了浮世。
B.作者先略写了张翰事件的来龙去脉,为下文一层层剖析张翰事件的含义与影响作铺垫,结尾照应题目及开篇,文章结构严谨。
C.这篇文章有学者式的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识见深远;有诗人般的语言,行文生动,风格典雅。
D.这是一篇文化散文,作者从张翰因怀念家乡的菜肴而归隐的事件写起,进而深入挖掘,揭示出张翰事件的深层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独特,请简要赏析。
【3】结合全文分析,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中指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敌占区的百姓已忘记国恨家仇的痛心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兴八首①(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使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②关山金鼓振,征西③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②直北:正北,指北边的回纥。③征西: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1】首句中的“闻道”有何作用?“弈棋”该如何理解?
【2】结合全诗分析“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②、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国,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 ③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感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④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首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式善:吉林长白山人,清文学家。③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 ④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 讼:争辩,争论
B.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 治:处置
C.以发余痛云 发:表达
D.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 委:交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搜辑仅得百余首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朝士有耻趋其门以希进用者 焉用亡郑以陪邻
C.既作诗哭之 即患秦兵之来
D.而侍御独不幸前丧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末年,和珅掌权,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把奔走他的门下,企求得到升迁重用的做法看作是耻辱。
B.作者认为当今皇上掌管政事,扫除奸邪,多次进用以往不被利诱的人,钱侍御偏偏不幸早已去世,悲伤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C.钱沣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为此受到了和珅的排斥和打击。在他担任通政副使、湖南学政之时,和珅以湖北盐政有错误为借口,降低了他的职务。
D.高宗知道钱侍御贤德,不听信谗言,就把军机处劳苦的事大多都交给他去办。钱侍御在军机处的工作非常辛苦,最终积劳成疾而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3月底,湖北两名新冠肺炎治愈者,在医院做CT 复查时,因排队时间过长暴打一名医生,致其受伤。两人的行为,也在网上引起众怒。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