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窈陷(ǎo) 草窠(kē) 榫头(shǔn) 少不更事(gēng )
B.陈抟(tuán) 荸荠(bì) 呜咽(yè) 张牙舞爪(zhuǎ)
C.炮烙(páo) 攮进(nǎng) 攥住(zuàn) 商贾人家(gǔ)
D.敕造(chì) 砧板(zhān) 琴弦(xián) 扪参历井(mén)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B.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夫夷以近
C. ①而人之所罕至焉 ②然力足以至焉
D.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B.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4、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监生jiàn 朱拓 tuó 烟霭ǎi 症结zhèng 少不更事gēng
B. 敕造chì 祈福qí 蹂躏lìn 窈陷yǎo 畏葸不前sǐ
C. 商贾gǔ 歆享xīn 炮烙luó 忖度chǔn 人才济济 jì
D. 韶光 sháo 吞噬shì 阜盛fù 牲醴lǐ 敛声屏气bǐng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隳名城(毁坏) 余嘉(赞许)其能行古道 委身(托身)为贾人(商人)妇
B. 劝学(劝说) 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 只是当时已惘然(迷惘,茫然)
C. 秋兴(感物抒怀) 吾尝跂(踮起脚尖)而望矣 以手抚膺(胸)坐(闷坐)长叹
D. 过秦论(错误) 数(密)罟不入洿池 渚.(水边小洲)清沙白鸟飞回(回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城市中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总体比例很高,但纯粹隔代教养的比例并不高。从儿童出生到小学阶段,六至七成左右的家庭采取了父辈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在各种家庭教养活动中,祖辈在对儿童生活照料方面参与率很高,而在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仅有中等程度的参与率。祖辈的获取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在参与教养的祖辈当中,超过半数认为参与儿童教养对祖辈自身而言利大于弊;有45%的城市儿童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利大于弊,明确表示弊大于利的父母为15.6%。
(节选自2018年9月20日《中国教育报》《祖辈参与教养的十大发现》)
材料二:
我国历来有“隔代亲”的文化,祖辈教养的比例较之西方国家明显更高。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父母后,更注重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在面临自我生存发展与抚养孩子的矛盾冲突时,祖辈自然成为帮助甚至替代教养的重要力量。祖辈富有育儿经验,精力充沛又时间自由,能给新父母提供心理慰藉和疏导引领,让子女解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祖辈自身也在情感付出中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从而拥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在孙辈许多行为面前束手无策。研究表明,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和“责罚与控制”相对较少。而抚养责任和教育责任不清晰,和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又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祖辈和父辈要树立家庭教育一盘棋的思想,适当分工,优势互补,祖辈尤其要注意提高教育素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和社区应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老年大学等,向祖辈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转变教养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解决隔代教养中的问题。
(选自2018年09月20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直系家庭(也称为主干家庭,即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在200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1%左右。
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25%,占全部家庭户的比例提高到23%。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
“离而不分、分而不解”的网络式家庭,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家庭模式。《报告》显示,2010年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调查发现,有超过12%的成年人仍与父母同住,20.3%的成年人住在父母附近,68.9%的人没有离开父母居住的城市。
(选自2014年05月15日《城市快报》《“中国式”家庭,你是哪一种?》)
材料四:
现在,很多人有了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大多只能请双方的父母代劳。但是隔代带孩子,老人会特别宠爱,也会特别小心,心理压力特别大。孩子小磕小碰,不好好吃饭,在父母眼里都是小事,但老人就会把它看成特别大的事,处理稍有不妥就特别难受。此外两代人在育儿观念、方法上的冲突,也引发家庭矛盾。长此以往,老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极大损害,出现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
(节选自2017年4月23日《惠州日报》《天伦之乐,还是天伦之累》)
【1】下列对于材料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 中国“隔代亲”的文化传统使祖辈在某种程度上乐于参与孩子养育,他们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有利于其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B. 祖辈的育儿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父辈提供帮助和借鉴,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C. 祖辈参与儿童养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政府和社会需提供相应服务,以弥补很多老人在育儿经验和教育理念上的不足。
D. 中国直系家庭占比在2000年前保持稳定,但到2010年已上升至25%,工作繁忙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祖辈参与儿童教养有利有弊,但两代人对此看法却不统一,超过一半的祖辈认为利大于弊,而超过一半父辈的观点则与之相反。
B. 中国家庭中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种种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共同塑造了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现象。
C. 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父辈常常面对自我发展和教养后代之间的矛盾,但这不能成为其放弃养育子女责任的借口,将其完全推给祖辈。
D. 网络式家庭具有一定的弹性,更有利于祖辈和父辈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果操作得当,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家庭和睦。
【3】祖辈过度参与儿童教养带来了哪些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______________ ”,声音并没有加大,“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宝之官司叙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拜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徇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节选自《魏书·张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
B.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建元”。
C.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除、举、封等,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擢、拔等。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皇上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善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文亮医生逝世后,网上出现了几种声音。主要分歧在于对他“吹哨人”角色的定位。 一种是,认为他是“英雄”,为真相挺身而出,吹响了预警疫情的哨声; 另一种是,认为他就是个善良的“普通人”,所发之言仅是为了保护私圈袍泽,虽有可敬之处,但不 该上升到吹哨英雄的高度; 还有一种是,认为他的贡献仅在于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最后牺牲在防疫的一线;但他的“吹哨”对疫 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干扰了防疫工作”。
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树人中学”校报以“学习战疫英雄,担当公民职责”为主题发起了一次征文 活动,请以“声音”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