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 )
A.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领域安之若素,虽然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但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代。
B.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的学者文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C.在宋艳红二十多岁的时候,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丢下她和比她大十岁的瘫痪在床的哥哥。24年来,她一直扶养着她那瘫痪的哥哥。
D.如何规范网络募捐?如何防止网络骗捐?只有让全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障捐赠人和公众的知情权,网络捐助模式就能行稳致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发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C.早晨,广场上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花甲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人侧目观看。
D.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仗着有领导参与轮窑厂的年终分红,该厂厂长在本地____、欺压农民工。
②邓崎琳在当上武钢的“一把手”之后 ,____,搞“一言堂”,没人敢向他提建议。
③韩国外交部长日前表示,朝鲜只有放弃核试验,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若朝鲜____,执意进行“战略挑衅”,后果自负。
A. 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B. 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C.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D.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足之所履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的色彩简之又简,以黑白为主,再加上一点红。黑是墨色,白是宣纸的底色,那少许的红,则是充满着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恰是这极简单的色彩组合,造就了书法的独特之美。这种美,美在简约,美在布局。白的纸、黑的字、红的印,如何摆布,怎样组合,是书法对美的追求。色彩和布局之外,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笔的抑扬顿挫,墨的浓淡干湿,落在纸上,每一笔都有不一样的韵味。书法之美,最受推崇的还是线条。提起线条,便想起怀素。他的狂草在字形分布、笔势往复上呈高昂回翔之态,在整体上呈轻重曲折、顺逆顿挫的节奏感,书法的线条之美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出现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近些年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特别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书法走入课堂已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爱上了书法文化,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培养中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 书法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 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写一手好字,以此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谈道。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挑战也依然紧迫。
“一是开课普及率与年龄段成反比,小学开得很好,初中相对弱,高中就更加薄弱;二是书法教师缺口十分巨大,难以支撑中小学全面开展书法教育的需求,书法教师培养体系和成长体系建设的科学规划明显不足,与其他学科师资建设相比存在明显滞后性。”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沈白榆介绍。
“师资困难目前仍是制约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此外,书法教学理论体系也依然薄弱,专门研究书法教育理论的教研员群体数量较少,书法教材不够健全,学生普遍缺乏科学、规范的书法教材。书法专业教室等专业环境还难以得到必要保障,部分学校还缺乏书法学习的基础设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谈道。
还有学者谈道,中小学书法教育还存在缺乏科学的考核与评价等问题。未来,书法教育要想取得发展,不仅要正视这些问题,更需对症下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之美,美在简约,在布局,更在线条,如怀素的狂草充分体现了书法的线条美。
B.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要求书写更加便捷,书法顺应变化,产生多种书体、书写风格。
C.近些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传承发扬书法文化,书法也因此全面进入了中小学课堂。
D.对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利于培养其书写技能,也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色的墨、白色的纸、红色的印章,这极其简单的色彩组合造就了书法独特的美,也决定了一个书法家艺术造诣的高度。
B.书法兼有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用各种书体、书写风格把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
C.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较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成为书法爱好者。
D.近年来,中小学书法教育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紧迫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师资困难,书法教师缺口很大。
【3】根据材料,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7)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 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8) 《阿房宫赋》 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 《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恕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
午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 颔联运用拟人、对偶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 尾联“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D. 本诗结构圆合,以门”始,以“闭门”终,表达宦情淡薄。文章也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黯任气节,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日:“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原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七岁而卒。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B.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C.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D.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秦汉始置,从五品。
B.闺阁,指宫中的小门、内室的小门或女子的卧房。文中指内室的小门。
C.唐虞,是唐尧与虞舜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D.填沟壑,人死埋于地下,死的自谦说法。文中指自己请求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关爱百姓。他在巡视河内火灾时,发现黄河以南水旱灾严重,未经皇帝批准,他主动赈灾,事后得到皇帝的理解。
B.汲黯善于理政。他治理东海,喜好清静少事,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不必在乎小节,把东海郡治理得清明太平。
C.汲黯敢于抗颜。他直言皇帝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惹怒皇帝,引起群臣的责怪,可他坚持己见。
D.汲黯力辞州官。他拒绝担任淮阳太守,希望能在朝中为皇帝纠正过失、补救缺漏,在皇帝的劝说下,最终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2)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包括如下信条: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请从以上信条中选择两三条,写一篇文章呈现你的认识。要求选好信条,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