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当其欣于所遇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 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弊在赂秦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尝以十倍之地
B.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C.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崤函之固,自若也
D.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②“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③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④“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⑤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⑥“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⑧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⑨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1】第①⑦⑧⑨段都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与心理状态?
【2】“我”为什么“吞吞吐吐”地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_______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①
杜甫
昆明池②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③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④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8首。②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③织女:《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④菰米: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B. 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
C. 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
D. 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并加以赏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日:“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递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丞相田蚧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余,徙为卫尉。明年,匈奴大入边。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余,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余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徒安国益东,屯右北平。安国甚自愧,意忽忽不乐。数月,病呕血死。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B.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C.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D.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子》是《韩非子》一书的旧称,其用寓言说理的艺术,可与《庄子》比肩而论。
B.宫车即晏驾,即“宫车晏驾”,指宫车出得晚,为帝王死的委婉说法。这里是韩安国讳言汉景帝之死。
C.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通过缔结姻亲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D.国器一指国之大器,即具有治国才能的人;二指国之宝器,即钟鼎之属。文中取第一个释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很有才干,顺利化解危机。吴、楚叛乱时,他和张羽奋力作战使吴军未能越过梁界;梁孝王为太子图谋封地并私藏邪臣时,他又成功劝阻梁孝王。
B.韩安国因时制宜,阻止兴兵伐胡。商议匈奴和亲一事时他与熟知边事的王恢观点相左,认为匈奴难以制服宜与之和亲,最终皇上同意了他的看法。
C.韩安国时运不济,错失丞相之位。在他代理丞相之职时,不巧堕车跌跛了脚,皇上因他脚跛得厉害只好改变正式任相于他的想法,改而任用他人。
D.韩安国守边不力,失去皇上信任。他屯驻渔阳防御时,错误估计形势,致使汉军在匈奴进逼时因寡不敌众退回军营,损失修重;后被问责远调边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因为目的地广州雷雨天气的影响,160多名乘客在无锡硕放机场遭遇了四个多小时的延误,焦躁的情绪逐渐蔓延开来。忽然,候机大厅中聚拢了十多位高中男生,随即他们的歌声响起,一首《传奇》让许多人站起身围拢了过来,不少人还举起手机拍摄。一首动听的歌曲结束,在大家的要求声中,男生们又载歌载舞,演唱了第二首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许多乘客都随着活泼的旋律一起哼唱、拍手、舞动。乘客于女士说:“他们有活力、很快乐,听他们唱歌,整个候机大厅里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快乐的笑容。”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