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 大致来说,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 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于是上帝决定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

    C. 当我离开高原回到城市,突然发现城市的夜晚是那样寂静。汽车喇叭和锅碗瓢勺的交响,实在是隔靴搔痒的皮毛。

    D. 在突然出现的秃鹫袭来之时,你们是如何严阵以待殊死相搏……

  • 2、下列对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B.“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可畏惟人”的“人”实为“民”,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古代君王为了显示威严, 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D.“下愚”意为最 “愚昧无知的人”。此为谦辞,用作自称。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 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 3、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召有司案图;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①汉亦留之以相当;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③信义安所见乎

    C.①前以降及物故: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③拜送书于庭

    D.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②礼节甚倨;③空自苦亡人之地

  •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耽误)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他人)

    B.关,毋内诸侯(拒守)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矣(扶盲人走路的人)

    C.常恐无辜死(无罪) 则噪而逐(互相)

    D.失其所,不知(结交,亲附)   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轻视)

  • 5、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综观杜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兴致较高、心情轻松甚至是欢愉的状态中。这一特点目前尚未见研究者论及,却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的重要出发点。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所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这种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他七绝中的“别趣”所在。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

    杜甫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如《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不但写出了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绝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如《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既夸赞韦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已十分新颖,“拂”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摇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其三是七绝本身文字组合的趣味。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系,营造出别样的效果。如《解闷(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赞扬孟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巧妙地将孟浩然句“鱼藏缩项鳊”及“果得槎头鳊”嵌入,加上用“漫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寓讽刺于打趣,颇有漫画效果。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换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达颠狂和细腻多情。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杜甫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摘编自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七绝多作于轻松愉快、兴致较高之时,常呈现出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

    B.杜甫发现七绝有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其七绝的旨趣有别于盛唐时期其他诗人。

    C.杜甫的七绝创作突破了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D.杜甫既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的趣味,也能够挖掘文字组合中存在的趣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创作的情绪状态研究杜甫七绝的“别趣”,填补杜诗研究空白,具学术价值。

    B.文章比较了杜甫七绝与盛唐七绝,引出了对杜甫七绝“别趣”内涵的具体论述。

    C.文章以《解闷(其六)》中化用诗句为例,具体分析诗歌中颇具趣味的艺术效果。

    D.文章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论证了盛唐趣味追求与杜甫七绝“别趣”的交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因此其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B.杜甫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体现出了他性情中沉重悲抑的一面。

    C.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期间,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

    D.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并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句,表明诗人与琵琶女思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②《伶官传序》中,阐述不注重小节、贪图享乐的后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此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常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由太子正字,累为中书舍人。文采赡蔚,誉重一时。始,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衮建言:“今西蕃盘桓境上,数入寇,若相连结,以乘无备,其变不细,请早图之。”又天子诞日,诸道争以侈丽奉献。衮以为:“今诸道馈献,皆淫侈不急,而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今军旅未宁,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赉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陛下若以易刍粟,减贫民之赋,天下之福岂有量哉!”代宗嘉纳。迁礼部侍郎。时宦者刘忠翼权震中外,泾原节度使马璘为帝宠任,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拒却,人皆畏之。会绾卒,衮始当国。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韩滉使度支,与衮皆任情轻重。滉恶国子司业张参,衮恶太子少詹事赵槊,皆少给之。太子文学为洗马副,衮姻家任文学者,其给乃在洗马上。其骋私崇怨类此。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词者皆摈不用。德宗即位,衮奏贬崔祐甫为河南少尹。帝怒,使与祐甫换秩,再贬潮州刺史。建中初,杨炎辅政,起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于官,年五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常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B. 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C. 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D. 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纥,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王朝保持紧密关系。

    B. 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两者连用指掌管占卜祭祀的人。

    C. 礼部侍郎,礼部是六部之一,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尚书、侍郎为正、副首长。

    D. 卒,死。《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死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衮文采斐然,位极人臣。他文采丰美,一时声誉很大,受人重视;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高位居宰相。

    B. 常衮关心国政,体恤民情。他提醒皇帝提防回纥与西蕃内外勾结;在皇帝生日时,他又规劝皇帝减轻百姓赋税,造福天下苍生。

    C. 常衮不畏权贵,依理选人。升任礼部侍郎后,当时的权贵宠臣到贡部为各自的亲戚请求职位,他都依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

    D. 常衮不持公允,妄自尊大。他执掌国政后凭情感好恶来定官员俸禄增补份额;又堵塞政事堂后门,以此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

    (2)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能够点燃人的内心、令人热血沸腾、促人积极进取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你内心的火焰是否曾经被点燃?请结合上述材料,从自身经历出发,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