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潮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还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

    B.庖丁文惠君解牛 朝歌夜弦,秦宫人

    C.之以饥馑 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D.阙秦利晋 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 2、“枕霞旧友”是______________的别号“蕉下客”是______________的别号。(   )

    A.贾探春 史湘云 B.贾探春 贾惜春

    C.史湘云 贾探春 D.贾迎春 贾探春

  • 3、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A.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B.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C.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

    D.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

  • 4、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

    B.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唐玄宗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经》。

    C. 高尔斯华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D. 中国古代的史书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 5、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状语后置

    B.今君乃亡赵走燕   判断句

    C.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D.乃幽武置大窖中   宾语前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棵香椿树

    唐波清

    春意盎然的时候,两棵香椿树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张老汉的屋门口,就有这样两棵包裹着春天味道的香椿树。据说这两棵香椿树至少也有四十年的树龄,准确地算起来,左边的那棵香椿树种了四十三年,右边的那棵香椿树种了四十一年。

    偏僻的小山村,张老汉的家在村子的最东头,屋后有山丘,房前有水塘,四周树木成荫。冬暖夏凉,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村里人都说,风水好的地方,肯定会出人物。这话在张老汉的家里得到了应验,张老汉的小儿子叫张小椿,那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年以全国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大,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今年只有41岁,听说就爬上了厅级干部的职位。遗憾的是,每年难得回老家看望张老汉一次,可张老汉依然以他为荣,自豪得很。

    张老汉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张大椿,老大出生的第二天,张老汉便在门前栽了一棵椿树苗,说是专门替大儿子种的这棵树,老大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隔了两年,小儿子出生的第二天,张老汉也在门前栽了一棵椿树苗,说是专门替小儿子种的这棵树,老幺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老大张大椿,今年四十有三,比弟弟大两岁,一直在家侍弄几亩田地,他就是个本分的农民。张老汉的婆娘,年轻的时候患结核病死得早。张大椿从此就没了娘,便加倍地孝顺张老汉。

    要说这个张大椿,在村子里随便打听打听,老少皆知,那可是一个大好人。张大椿从小就善良懂事,本来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盖,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他忍痛辍学,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农忙,栽田拱土,种植庄稼,挑水打粮;农闲,起早摸黑,钻进煤窖,赚苦力钱。春天里的好几个凌晨,他站在两棵香椿树下,举起一根长长的顶头绑着一把镰刀的竹竿,轻柔地割下鲜嫩的香椿芽,赶在天亮之前要卖到十里外的集市上,为弟弟一点点地积攒学费。好不容易将弟弟供上大学,母亲却被病魔早早地夺走了生命。

    这些年,张大椿孝顺他爹那可是没得说。要说张老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点儿也不为过。每晚上床前,张大椿都会端来一盆水,帮他爹又是洗脚又是按摩,半夜还要起来替他爹盖好被子;有啥好吃的东西,肯定要让他爹先尝第一口,过年过节还替他爹备上好烟好酒;有啥好布料,肯定要派媳妇扯上几尺,送到村里的老裁缝家,张老汉的衣服一件比一件新。

    村里人在张老汉的面前,只要提起他的两个儿子,总会竖起大拇指:“您真是好福气。大儿子是天下第一孝子,小儿子是天下第一状元。”

    张老汉每次都会说那么两句话:“大椿就莫提,一个土八路,泥巴里能混出啥模样?没出息。不信,您看看俺家左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枯枝败叶的,这和大椿没啥两样。俺那个小椿,真还不错,念书是状元,当官在北京,他才算是个人才。不信,您瞧瞧俺家右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枝繁叶茂的,这和小椿一个模样。”

    张老汉说起大儿子,总要唉声叹气;夸起小儿子,总会眉飞色舞。

    村里有个不怕得罪张老汉的李婶,站在两棵香椿树下,每回总要与他争吵理论一番:“这两棵香椿树根本没啥区别,俺看就是您偏心眼。说实话,张大椿在您身边天天尽孝心,不是他的悉心照料,您能活得这么舒舒坦坦?张小椿这娃是不错,可他远在北京,几年才回来一趟,他是能帮您挑水还是打粮?他是能帮您做饭还是洗脚?”

    倔强的张老汉涨红了脖子:“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好,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强。”

    李婶一身正气,毫不示弱:“您就是个老糊涂。听说,张大椿孝顺您的那些钱,您居然悄悄地寄给了张小椿,说啥北京的房价贵,您要帮他还清房屋贷款。有这事吧?”

    张老汉青筋暴起,毫不讲理:“俺家的事,俺想咋办就咋办,俺乐意。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李婶和张老汉的争吵理论,无休无止……

    去年冬天,张老汉悄无声息地走了,走进了屋后的大青山。出殡的那天,李婶仰望着两棵香椿树,无端地生出一些失落,再也没人和她争吵理论了。

    张小椿办完张老汉的丧事,急匆匆地坐飞机回了北京。

    张大椿花了不少钱,雇请了一大帮人,将屋门口那两棵枝繁叶茂的香椿树,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张老汉的坟头前。

    春意盎然的时候,两棵香椿树依然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构思精巧,以“树”称人,两棵香椿树的形象贯穿小说始末,并与张大椿、张小椿的形象相互映衬,自然贴切。

    B.小说中叙述李婶与张老汉争辩这一情节,使小说陡起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更好推动情节的发展。

    C.小说刻画人物时详略得当,文中用大量的笔墨详写了张小椿出人头地、追求荣华富贵的过程。

    D.小说的语言质朴无华,娓娓叙述中展现的是寻常生活,勾勒的是寻常人物,反映的是寻常世态。

    2张大椿的善良忠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小说善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用一轮明月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3)《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______________”;人师”是“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的结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却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秋意更深,雨洗暮空,凉风忽至,关河肃杀凋零之气已浓,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象。“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是处”两句,由苍莽悲壮转到细致沉思,由俯察而转至仰观,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2下片中,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中国古代中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乐》《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演员翟天临一直在微博晒自己硕士和博士的身份,用心营造学霸的形象。但在一次直播节目中,竟然问出“知网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在网友的追查之下,翟天临学术论文涉嫌大量抄袭,其求学经历、学位等存在虚假宣传的内容都被挖掘出来,最终翟天临不得不公开道歉,随后北京电影学院撤销其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令其退出博士后流动站。

    对此,有人认为他涉嫌学术不端,咎由自取;还有人质疑:翟天临的论文既然存在大量抄袭的情况,那么当初他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是谁通过的?也有人认为,翟天临的问题绝不是个例,透过这个事件我们要思考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