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B.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  萃:聚集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皇览余初度兮   揆:思量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垫、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一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予羁縻不得还

    B. 不能容于远近

    C. 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 4、下列句子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我也,兵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不拘于时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 ①④∕②⑤⑧∕③⑥∕⑦ / ⑨

    B. ①④∕②⑤∕③⑥⑧∕⑦⑨

    C. ①⑦∕②⑤⑧∕③⑥∕④⑨

    D. 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 ⑨

  • 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不属于作者不入京的原因的一项是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节选自《与李翱书》)

    A.生计难以维持 B.无人赏识自己 C.厌倦官场应酬 D.难以面对过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进入

    朱以撒

    院子里有一棵朴树,明显是从什么地方移植过来的,已经显出苍老之相。为了防止倒伏,工人们在树干上钉了许多大钉子,以便木桩撑住。几次下来,一个树干就集中了不少锋利的钉子。早先叫了工人来拔过一次钉子,无奈扎得太深,有一枚钉子的头拔了出来,身子却永远留下里边。这让我很不舒服。一日,见到一架木梯,便找来羊角锤、老虎钳,由自己来处理钉子问题。当几枚钉子成功地取出,从高处扔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从摇摇晃晃的木梯下到地面,不禁满心欢喜。如果不是一个人感同身受觉得疼痛,对一棵树表示怜悯,那么这棵朴树至死都是身怀钉子。一棵有能力长到摩天的大树,对于扎入体内的钉子,居然无能为力,只能逐渐壮大,使钉子越发渺小。

    钉子是最易于进入对方内部的一种物质,它尖锐、坚硬,一有来自外在的力量,就突兀而起,紧紧咬住一个地方不放,而要拔出来又特别困难。也许那个钉钉子的人也觉得不妥,想着日后要把它拔出来,但时日一过,往往忘得一干二净。

    今日的木匠已经不是鲁班的传人了,他们荒疏了榫卯的组合功夫,总要借助钉子。打钉机一梭子过去,木板就相拥在一起,这真的加快了工作进度。早先请一个木匠到家,管他吃住,把一些曲里拐弯歪瓜裂枣般的木头疙瘩扔给他,让他做这个做那个。木匠不吝惜汗水,却吝惜一枚小小的钉子,又是锯,又是刨,又是凿孔,又是做榫头,一个进入,一个含纳,严丝合缝,然后才像庖丁解牛后那般,轻松地坐下,卷一支烟,吸着。

    钉子是机械的产物,各种形式的钉子天文数字般地生产,天文数字般的房屋正在装修,如果像旧日木匠那般,速度会慢得让人受不了——尽管慢生活会使人放松,但走慢到做了两年还没完结,就会让人怀疑慢生活的合理性。现在参观一些古建筑,讲解员说木料的组合找不出一枚钉子,参观者并不为之感动,并不觉得因此就有美感——他们对两种材料如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不在意,更不以为榫卯组合是一门艺术。如此,钉子的盛世就到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用钉子——一枚小小的钉子居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它的身体钻入墙里,仅仅露出一个头,就可以挂一个沉沉的镜框,或者一袋重物。一堵墙就是一个储存器。钉子不占地面,又远离了地面的潮湿,使人觉得再方便、巧妙不过。人们会根据物的重量来选择钉子的承受度,粗细和长短是有比例的,各有不同的功能。会用钉子的人,分寸感很强,否则,不是太长打穿,就是太短不起作用。那时每家都有一把羊角锤,正面钉进去,反面拔出来。当人们拿起锤子时,钉子的价值就产生了。

    和钉子不同的是螺丝钉,它不是直接进入的,而是借助螺丝刀,螺旋式地进入。与普通钉子不同,它以慢速度进入,更坚韧有力,更有耐性,绝不迁移。慢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力量,如同一个人徐缓中进展的人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螺丝钉被赋予革命性的含意——每个人都是渺小之至的,但钉在一处就可以产生作用,其中就含有了特定的意味。我几十年间服务于一个单位,不生游移之心,其中也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它肯定了这个职业的价值,自行其道,是很有乐趣的。如今,时日匆匆,把这种观念吹老了。更多的人反螺丝钉的固定而行,不断地弃旧迎新,哪一个槽口也不能留他太久。这也使他们充满探魅的活力,不断探索前路,体验新鲜,感受陌生,挑战角色,直到一把年龄,才乐意稍稍驻足。像孔夫子,五十多岁,历聘诸国十四年,皆在奔走中,直到六十八岁回到鲁国。此时,他坐了下来,捶着已不灵便的腿,不走了。那么,删《诗》《书》,系《周易》,作《春秋》吧。

    以前我觉得树木是大地的钉子。它的生长是天意的,也许是风把种子刮到这里,或者飞鸟把粪便中的种子排泄到那里。它们生长起来后,抽枝散叶越发茂盛,风雨是撼不动的。就算雷劈火烧,也是原地生原地死。后来我的想变了拔——钉子的人来,先挖坑,接着动用吊车,即便一棵树再蟠龙奇崛,虬干坚实,也抵不过吊臂的伟力,有如旱地拔葱,那些隐秘的地下根须,带着泥块,裸露在眼前此时,任由人去摆弄了。

    当然,大地最大的钉子是建筑,无数的水泥桩钉入地下,几十米,几百米,许多高层在这些桩上矗立起来,可打星月。这些巨大的钉子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人居其中感受到它的富足,还有拥挤、嘈杂,尤其是它的坚硬,使城市的柔和大为削弱,婉曲不再。人们在坚硬中生,坚硬中长、长居,已成了必然,就是见了电梯作垂直起降的坚硬气味,也习以为常。外出,到偏僻山乡欣赏老房子,全木质结构,气息安和,让人觉得和祖先近了,说好啊好啊。可是黄昏来了,回去的心就急切起来,没有人愿意住下,觉得还是城里的坚硬更让人快活。

    我少年时,脚板被钉子扎过。当时没有穿鞋,光着脚到处奔跑,有时被锈蚀的钉子扎了,更多的时候是被到处疯长的植物刺痛的,奔跑时一脚踩下,尖锐的刺立即进入皮囊。人顿时哭叫起来。时至今日,有时手不经意抚过,里面一阵痛楚。不由得想到立足的大地,有多少坚硬的钉子正在深深地钉进去,又有多少钉子,正在拔出来。夜静更深,万籁阒寂之际,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

    (选自《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为朴树取出钉子,主要目的是表现作者对拔钉子的满心欢喜。

    B.文章第一自然段,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C.在大多数人眼里,榫卯工艺已经跟不上现代生活的节奏。

    D.作为文章的线索,“钉子”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

    2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3作者写孔子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4试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4)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无衣》)

    (7)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B. 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 “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 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E. 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桌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真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手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包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闲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方于合从连衡  务:致力,专力从事

    B.以鼓琴威王   干:冒犯

    C.身亲往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D.亡国乱君相   属:接连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无恒产,因无恒心

    B.攻伐为贤 彭祖乃今久特闻

    C.必止仁义节俭 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持方相欲内圆凿,能入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孟子、驺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①迂远而阔于事情

    ②述唐、虞、三代之德

    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④要其归, 必止乎亡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⑤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⑥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凳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

    B.驺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髙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

    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最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2)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依稀记事到青春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迹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战胜挫折或困扰后的坚强,也许是在意外收获后的惊喜,也许是在顿悟亲情后的温暖,也许是在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之后的崇敬……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注重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②字数不少于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