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B.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经》、《论语》、《礼记》、《周易》、《春秋》《孟子》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C.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楚有春申君黄歇,魏有信陵君魏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D.词到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苏轼、辛弃疾、岳飞和李清照、柳永、姜夔分别是其代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然秦以区区之地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河内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 或:也许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判断动词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然而不王者 然而:这样却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 ▲ 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 :或者 ▲ ,未老而先亡。但是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A. 演绎 昨日黄花 昙花一现
B. 演化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C. 演绎 明日黄花 惊鸿一瞥
D. 演化 昨日黄花 惊鸿一瞥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参乘”又叫“车右”,指陪乘并护主的人,樊哙作为一名武士,当时身份为沛公的保镖。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了?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到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终于,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结合全文,简述“我”从这幅画中感受到的“可怕力量”的具体内容。
【2】谈谈作者设置“美术记者”这一形象的用意。
【3】“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4】你怎么看待人生中的努力却未必有“报偿”的现象,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阐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评诗中那个不忠于婚姻的男子。
(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
(3)《荀子·劝学》中运用比喻,形象说明君子博学参省的好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抒写的境遇相似。
(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行船①
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②谁相送。
(注)①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②殢(tì):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表现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回忆,饱含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之情。
B.“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洛阳自然山川景象的赞美。
C.“白发”句指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在外漂泊,又都年纪渐老,重逢又分别,不由得唏嘘感慨。
D.本词上片追忆往昔,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下片感叹当前,老朋友白头聚首,无限伤感。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祖恽,豫州刺史。父睿,安丰太守。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
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尝诣导,导以麈尾反指床呼充共坐,曰:“此是君坐也。”导缮扬州解会,顾而言曰:“正为次道耳。”明帝亦友昵之。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苏峻作乱,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充东奔义军。其后导奔白石,充亦得还。贼平,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仍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后以墓被发去郡。诏征侍中,不拜。改葬毕,除建威将军、丹阳尹。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诏充、冰各以甲杖五十人至止车门。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固让不拜。
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顷之,庾翼将北伐,庾冰出镇江州,充入朝,言于帝曰:“臣冰舅氏之重,宜居宰相,不应远出。”朝议不从。于是征充入为都督扬、豫、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领扬州刺史,将军如故。先是,翼悉发江、荆二州编户奴以充兵役,士庶嗷然。充复欲发扬州奴以均其谤。后以中兴时已发三吴,今不宜复发而止。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B. 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C. 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D. 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士,文中指不就朝廷征辟之士人。魏晋时期征辟制并未完全废除。
B. 士庶,“士”古指读书人;“庶”普通百姓。也可泛指人民、百姓。
C. 社稷,土神、火神的总称。古代君主祭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 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君臣等人,按其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充出身门阀,为人儒雅正直。他祖父辈都是魏晋时高官,母亲妻子皆出身豪门;王敦谬赞其兄,身为下属的他毫不留情地揭穿谎言。
B. 何充器量端正.颇得众臣之心。王导、庾亮都极力向皇上推荐他,认为他坚持操守.将来必定能够总领朝臣,成为老臣的副手。
C. 何充官至宰相,深受人们尊重。他临朝庄重,具有改革的才能,以国家为己任,选用官员,都以功臣为先,丝毫不讲私恩,受到人们的尊重。
D. 何充酷爱佛教,却对亲友吝啬。他供养的和尚数以百计,浪费数亿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颇有微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峻作乱,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充东奔义军。
(2)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深陷失窃、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履新后,单霁翔花了5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诞生了大批“网红”。截至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达到80%以上(2014年52%),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
很多人都说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是传统文化的“守护人”,是隐藏在紫禁城的“扫地僧”,但他更愿意称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