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我见相如,必辱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D.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下列各选项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吾知也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牛何之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⑤以其无礼于晋 ⑥构怨于诸侯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视为止,行为迟 ⑨莫之能御也
⑩吾属今为之虏矣 ⑪沛公安在 ⑫孰与君少长
A.①⑦⑨/②⑩/③④/⑤⑥/⑧⑪⑫
B.①③⑨⑪/②/④⑧/⑤⑥/⑦⑩/⑫
C.①③⑨⑪/②/⑧⑩/④⑤⑥/⑦/⑫
D.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⑩⑪⑫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C.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应当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处分、刑事拘留等惩罚。
B.随着某打车软件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曝十寒。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为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情感诉求和思想意蕴,大多是通过这些物象或由这些物象所构造的意境完成的。它们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陶冶性情、涵养人格、砥砺人生的重要参照物,古人因而大多喜欢与这些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其为至亲家人。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他的另一句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很有名。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在这些自然事物中,松、竹、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品质和德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也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就人格构成而言,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远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松、竹、梅这样的自然事物,因此也就以它们与中国文化独特的本质力量相适应的性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对象化的过程,这些自然事物就进入了精神文化系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表达意象和组成部分。这种对象化了的自然事物,又因其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往往是通过审美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因而又与中国人的审美旨趣有关。
中国人春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编自於可训《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3日08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人的眼里,松、竹、梅有着自然事物和人格象征的双重意义。
B. 将某些自然事物进行人格化,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
C. 自然事物能够被人格化,根源于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
D.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修辞手法,让自然事物被赋予精神内涵,有利于其人格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从松、竹、梅切入,目的是引出中国文化中将自然事物人格化这一论题。
B. 第二段围绕“将自然人化的传统”,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然后举例加以印证。
C. 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形成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D. 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和作者的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属于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事物被人格化,是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起了决定性作用,引发了古人的文化创造。
B. 中国人的人格构成,既强调“入世”又重视“出世”,说明中国人的心理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C. 月亮有满月和缺月之分,古人想到家庭有家人团圆和分离的差别,写诗时常将月亮人格化。
D. 污水、烂泥等具有负面形象的自然事物,古人从不将其人格化,是因为其形象,趣味不佳。
7、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理由是“赂秦而力亏”,“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一面弹 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特质。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禁酒,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曰: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尔。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继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寄他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
(选自《后汉书·孔融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B. 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C. 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D. 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畿之制:从周代开始,人们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按照古制,王城方圆千里以内,不分封建制诸侯。
B. 卯金刀:典故名,指刘姓。“刘”的繁体字,拆成“卯、金、刀”,汉光武帝登基时的祝文里用到过,后世就以此为典。
C. 九列:九卿的职位,东汉时期指在朝中身份地位很高。
D. 弃市:是古时将犯人带到人众集聚的闹市示众并活活饿死的一种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孔融冒犯董卓,但用人之际,董卓惜才,他让三府同时推举孔融担任北海太守。
B. 曹操对孔融积怨很多,加上郗虑又给孔融捏造了罪名,于是曹操便令路粹上奏文诬告孔融。
C. 路粹在奏文里编造了孔融与祢衡的对话,就是要给孔融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达到对孔融严惩重诛的目的。
D. 孔融寄养在别人家的两个孩子,虽然年幼,但懂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他们没有逃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
(2)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3月底,湖北两名新冠肺炎治愈者,在医院做CT 复查时,因排队时间过长暴打一名医生,致其受伤。两人的行为,也在网上引起众怒。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