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茂名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纷奢,人亦念其家 吾何一牛

    C.多于九土之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

    D.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每至于,吾见其难为

  •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封府库   登记 B.诏纷出 假托

    C.之二策   衡量 D.且君尝为晋君矣 赏赐

  • 3、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日将好景   图:绘画

    B.无人,登临意   会:理解

    C.薄雾浓云愁昼   永:漫长

    D.东南形,三吴都会   胜:超过,越过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qiè) 纨)   戏xuè) 敛声气(bǐng

    B. 片()   琴xuán)  鸡tún而不舍(

    C. 序(xiáng) 孝)   青zhǒng) 韬光养huì

    D. 血(yǔn) 识(shěng) 迁zhé) 饿遍野(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失眠症,中医主要是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中医运用中药治疗失眠症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丰富经验,运用的药方擢发难数

    B.文化消费炙手可热,市场需求很旺。美国大片《复联4终局之战》在中国内地票房11天狂揽38.24亿元。

    C.值得注意的是,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些微博大V,包括一些新闻媒体也跟风转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一些负面影响迅速蔓延扩大。

    D.我惬意地在这田野漫步。广阔稻田,传来阵阵蛙鸣;瓜田李下,飘来缕缕清香。处处呈现一派绿色、和谐、生态的丰收景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从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走来,然后快速步入工业文明的,因此,深刻认识农耕时代与工业时代在文化上的差异,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相融相通,在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无疑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耕时代,其主体是立足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农耕文化。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土地具有稳定性,土地生产的过程同样具有循环式的稳定性,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收获,年年如此,无需月月创新、年年变革,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特征。

    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天人合一”思想,其副产品则是对天地以及土地主的依赖顺从意识。与“天人合一”思想相联系,天地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和普惠万物的无私大爱,给人以德性上的启迪。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法自然之德,都可以说是源于天地大爱对人德性的启迪。

    农耕时代家族集群式生产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家族集体观念。与西方的社会文化、国家文化不同,它更多表现为亲情文化、家族集体文化。其副产品则是等级观念与家长制。

    工业生产赖以进行的资源是无所不包的所有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不断从大自然中获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形成人定胜天的观念,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而不是顺应、和谐。这种人定胜天的天人对立观念是建立在人类对自身力量过分自信基础上,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这在工业时代前期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自信也反映出工业时代文化的特质:肯定人的欲望,张扬人的个性,崇尚创新和竞争而不是压抑个性以求稳定。这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强调稳定性等思想观念。

    在工业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成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观念的发展。比如,货币使商品的交换变得便利、自由,人与人直接的依附关系因货币的介入而变成人与人通过货币发生间接关系,拥有货币便可以提高人实现欲求的程度和自由度(尤其是物欲的自由),从而促进自由观念发展。再如,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发展。再如,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会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的发展。这些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等级秩序等的忠孝文化有着明显差异。

    工业时代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贱货而贵德”等价值观形成极大反差。

    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也有许多共同性与契合点。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建设实现融通,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世界视野的先进文化。

    (摘编自许建平《在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相通,在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工业文化的发展。

    B.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农耕文化,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C.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稳定,这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崇尚创新和竞争有明显的区别。

    D.农耕时代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副产品是对天地以及土地主人的依赖顺从意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集体观念和家长制、等级观念的形成,都与中国农耕时代家族集群式的生产方式有关。

    B.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形成了对自身力量的过分自信,人们相信“人定胜天”,也崇尚创新和竞争。

    C.货币成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后,人与人之间直接依附关系被冲淡,从而促进了自由民主观念的发展。

    D.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当今时代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定胜天”的观念胜过“天人合一”。

    B.中国传统文化虽注重亲情,但忠孝文化里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会在一定程度阻碍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的传播。

    C.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贱货而贵德”等价值观纠正工业时代的拜金主义。

    D.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文化具有共同性与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实现融通,成为顺应时代发展、具有世界视野的先进文化。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选取众多意象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和琵琶女的相似经历,取得情感上的共鸣。

    (5)《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克荆州后顺江东进时盛大场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闻问惊,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虽有知者,皆莫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问惊   怛:痛苦,忧伤

    B. 方履亨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

    C. 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

    D. 于此之时当有可   致:表示,表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粗若有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

    B. 皆莫先也   夫晋,何厌

    C. 直亦待所知不厚   虽董之严刑

    D. 亦未必谅某此心   闻有国有家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

    B. 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

    C. 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

    D. 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 俗 之 态 既 不 欲 为 愚 诚 所 守 又 未 克 果 惟 有 望 门 长 号 临 柩 一 奠 亦 又 不 及 此 之 为 恨 何 可 道 也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

    (2)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松骄傲地对荆棘说:“我质地优良,躯干粗壮,既能做庙宇的栋梁,又能建造船只,而你能做什么呢?”

    荆棘说:“当你想起劈你的斧头和锯你的锯子时,恐怕你还是会愿意做荆棘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