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C.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D.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A.天下之欲其君者   疾(憎恨)

    B.我虽不敏,尝试之  请(请让我)

    C.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 罔(网,比喻陷害)

    D.然后驱而善 之(他们)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B.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C.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D. 伏惟: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的习惯用语

  • 5、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诸侯。

    B.成德。

    C.匈奴七百余里。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想当年,大教育家孔子倾其一生,弟子不过三千,现在一门“慕课”,上万人平常稀松。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把课程搬上了互联网,一门课的注册学生就突破了10万人。即便孔老夫子在天有灵,恐怕也会自叹弗如。

    “互联网+教育”,推倒了学校的“围墙”,各种在线教育资源得以轻松共享。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学校,英语老师周敏轻点几下鼠标,登录“一起作业网”,来自全国重点名校的30万道最新真题题库便呈现在眼前。不大会儿,一套高水平的试卷就组合好了,不久后,周敏便拿到了学生的电脑答卷成绩,不仅有得分,还有每个学生的失分点。“以前我们都用上学期的试卷,习题远远没有网上的试卷灵活和贴近时效。有了互联网,效率和质量都大幅提高!”

    现在的教育时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时代。在未来,谁能把教育做得边界无限,谁就占据了教育的制高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一语中的。

    小王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家境贫寒,勤工俭学挤占了他大量时间。这不,4月11日一大早,他就挤上了公交车,靠着一个栏杆站稳,便打开了云课堂手机客户端,一堂课学完,他也正好到站。有了移动互联网,人们零零碎碎的时间就有了新的价值,等车、候机、排队……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知识,聚沙成塔,谁说不能做成大事呢?

    说起来,教育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事情,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互联网提供了种种可能。这不,某知名品牌化妆品销售员赵力勤已经受益匪浅。上岗不久,大量顾客对林林总总化妆品的功效、适用年龄、适用肤质等提出诸多疑问,她显然力不从心。移动学习及时解救了她,公司在每个销售员的手机上安装了业务培训系统,不仅能让这些天南海北、很难集中到一起的销售员随时随地学习,还能让销售员把顾客信息发回公司控制中心,从而实时接收详细的美容指导。

    (摘自张烁《“互联网+”,催生打破时空的新教育》)

    材料二:

    2015年中国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数约2400~2500家,拥有数十万门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达到了近亿人次。这些在线教育企业如同蘑菇那样速生,也如同烟云那样很快消散,其原因当然有多种,但其共同的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教育,采取了外科手术式的“互联网+教育”方式,互联网并没有真正深入教育深层。

    3月底,一则在线教师时薪1.8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在感到互联网的巨大力量的同时,每一个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已有的学校、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如何应对互联网也成为决定其自身未来状态的转换关键:选择得当就会给自身开辟宽广道路,选择不当就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摘自《“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2016年4月1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摘自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1】下列关于“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有优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教育”推倒了传统教育的“围墙”,使大家可以共享各种在线教育资源。

    B.“互联网+教育”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挣脱了时间的枷锁。

    C.“互联网+教育”使各种新鲜的教学方式逐渐走进课堂,终将颠覆学校现有体制。

    D.“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在校学习,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孔子弟子“三千”与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学生“十万”相比较,说明了“互联网+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优势。

    B.材料二从教育企业的角度谈了“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材料三从教师的角度谈了“互联网+教育”存在的弊端。

    C.在线教师时薪1.8万引发了社会关注,每一个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只有与互联网相处融洽,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D.文章举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小王之例,意在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因为“互联网+教育”可以让人随时随地学习。

    【3】传统教育如何实现在“互联网+教育”形势下的自我发展?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接指责质问天地,从根本上否定天地的存在意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用事实指出晋君是出尔反尔、过河拆桥之人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长相思

    (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①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②井阑:即水井栏。③簟:竹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相思,在长安”开篇点题,既点明了思慕对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

    B. “孤灯不明”“卷帘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长叹”则直接表现出绵绵不绝的愁思与怅恨。

    C.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句,描绘出天色阴沉、水波不兴、黯淡哀伤之景,同时又不失开阔、壮美之感。

    D. 从一开始的“长相思”到中间的“思欲绝”,再到结尾的“摧心肝”,诗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渐加强。

    2“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其庐之西南为亭_____________(2)将何往而非_____________(3)使其中不自得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特殊的一项:

    A.心骇目 B.亦足以快世俗

    C.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D.户瓮牖

    3翻译句子: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第1、2段中揭示苏轼命名“快哉”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以第一段中原文回答);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作者最赞赏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2020年太多的故事,让我们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多的感受和认识。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的立意,写一篇议论文或散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